【www.16maker.com--党员学习资料】

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灾区。互相~。以下是本站分享的近距空中支援如何实施近距空中支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近距空中支援如何实施近距空中支援

  记:以前曾谈过空中打击坚固目标、小目标及防空系统,近距空中支援与其难度比较如何?韩:打击坚固目标、小目标的难度不及近距空中支援。对前者如果打击精度不高,只会导致作战效果差,而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如果出现偏差,会导致灾难性后果。打击防空系统的难度在于,它对飞机本身的威胁是最大的。近距空中支援的主要难点是需要空地协同,组织实施复杂。这就是这几类打击的区别。“近距空中支援”的英文是CAS(CloseAirSupport),它是航空兵为支援地面、海上部队、两栖部队、特种部队作战,对接近己方的敌前沿和浅近纵深内直接影响到己方当前行动而进行的空中火力突击,可由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或无人机完成。 

  CAS作战时,一般己方地面部队已经与敌军交火,这需要空中火力同地面部队的机动和火力精确配合。精确配合是通过正确控制近距支援攻击机来实现的。一般是由终端控制员负责目标召唤和引导,地面、空中都有。地面的终端控制员一般编制在陆军内,但多为空军人员,甚至就是攻击机飞行员出身,这样他们能更准确地指示投放什么弹药,攻击什么方向,特别是弹着点的具体位置在哪。当攻击机接近目标区时,终端控制员使用无线电、光电信号、发烟装置等标志,为攻击机指示目标。 

  记:近距空中支援作战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韩:飞机第一次用于除侦察外的军事行动,是1911年意大利飞行员用改造的手榴弹轰炸地面部队那次。这从技术上就属于近距空中支援。 

  严格的近距空中支援是在一战出现的,真正发展是在二战,因为陆军作战条令的发展使得指挥官可以利用空中力量完成火力支援,将空中力量看成“移动的炮兵”,将火力支援线前推到需要的位置。也是在二战中,陆军地面指挥员学会了怎样规划近距空中支援行动。空地协同攻击对敌不仅造成物理上的毁伤,在心理上也造成巨大压力。无数战例表明近距空中支援对取得地面作战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精确制导弹药广泛应用后,对目标侦察、识别、定位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尤其是在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中。经常处于敌我双方交错、战场态势变化很快的状态,近距空中支援飞机从起飞到进行第一次攻击,目前美军平均只需几十分钟。而这其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飞机在空中盘旋等待任务。大家都知道加油机对现代空战的意义,实际上加油机对近距支援攻击机的意义主要不在于增大作战半径,而在于增加留空时间。当接到地面支援需求时,从空中直奔打击空域要比从附近机场起飞快得多。 

  不过,这些空中待机的支援攻击机,大多数最后不得不无功而返,统计表明大约只有27%的近距空中支援完成了任务。这其中,不能及时发现、识别目标或无法尽快将目标数据发出,导致延误攻击时间,错过在第一时间对目标打击机会的占很大比重。 

  记:近距空中支援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重:CAS攻击有一套实施程序(见下图)。攻击机飞行员接到CAS任务后,要根据自己飞机的类型,进入的空速,弹药种类和投放的机动方式对一些关键点进行计算。第一,起飞时机,离开接触点和穿越起始点的时间。第二,从起始点到目标的距离和时间。第三,如果不是由地面的终端控制员引导,飞行员需要计算在起始点转弯的角度和偏转方向。第四,从起始点到拉起点的距离和时间,拉起的角度多大、顶点/滚动的高度等都要算出来。第五,投放弹药的高度是多少,这要根据威胁情况、己方地面火力及自身携带弹药的种类情况而定。 

  记:这期间地面的终端控制员负责什么? 

  重:终端控制员提供另一些情况。一般他要给飞机标出击中目标前30秒钟时飞机所在的位置,最终的修正方向,要给出主要的方向和离标记点的距离,帮助飞行员找到目标。最后,终端控制员要发出投放弹药许可指令。如果攻击机进入方向或选取的目标有误,终端控制员应及时发出终止指令。当攻击完成后,终端控制员要对攻击效果做出评估,通知飞机是否再次攻击。 

  记:与其它对地攻击相比,近距空中支援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还有一些特殊规定? 

  春:它区别于打击小目标或压制防空系统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强调“空域协调区”的概念。因为在近距支援时,攻击机要打,己方的地面武器也要打,因此要避免它们在同一时刻使用同一空域,减少误伤,特别是地面武器对飞机造成的威胁。空域协调区的大小取决于飞机和武器的类型、飞机进入投放武器的航路轮廓、敌防空力量的威胁大小、地面武器的类型、弹道等因素。 

  空域协调区通常设置为横向分离、高度分离、时间分离等(见右图)。 

  重:从这几张图可看出,攻击机要根据炮火弹道情况选择不同空域进入。一般是中、高空进入较多,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飞行员可以持续地观察到目标区和标记,减少了导引的难度。二是飞机耗油少,增加作战持续时间。三是飞行员有较大的机动区域、不会因躲避地物而影响对目标的攻击。四是飞行员和终端控制员的通信联系受地形影响较小。 

  但低空进入也有它的一些好处。比如,中高空进入需要局部制空权,而低空进入对制空权要求低一些。另外,目视搜索目标比高空要容易,使用非制导武器攻击,误差要比在中高空小。天气不好时,使用激光制导武器的受限也比中高空要低。 

  记: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是否在什么条件下都能进行? 

  韩:一般实施CAS作战时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具有空中优势,至少压制住了敌防空系统:对要攻击的敌地面目标明确标记出来:当时的气象。 

  以上说的是战场条件,最根本的条件是你这个军队的能力如何,能否快速反应,飞行员和终点控制员的技术如何,武器系统、通信和信息系统、指挥控制都是否具备近距空中支援的能力等等。 

  记: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是否对目标也有所挑挑拣拣? 

  韩:在选取弹药和攻击战术时。必须考虑目标的一些条件。比如目标能见度如何,伪装情况如何,热特征是否明显,对比度和亮度怎样,目标防御如何等等。 

  记: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时如何对飞机进行目标指示? 

  重:目标指示方法有很多。比如武器火力指示,就是机枪、坦克炮等直线火力武器以及迫击炮、榴弹炮等非直线火力武器对敌目标射击时,自然形成了目标指示。 

  终端控制人员可使用激光、红外、火箭弹及结合了GPS的网格坐标等为攻击人员指示。此外,地面上的终端控制员可直接对飞机进行话音指示。这个可能很多电影里都见过了。 

  在夜间,也有很多指示手段。如红外频闪闪光灯、红外闪光灯、机载照明弹、地面照明弹等。红外指示器一般都是低功率的非编码指示器,可为夜视仪指示目标,但它不能为武器末端提供制导信号。美军在索马里危机时,“游骑兵”部队被当地游击队逼到了楼房的下部,游击队在楼上。当时是夜间,美特种士兵扔了一个红外频闪指示器上去。普通红外指示器用特制眼镜也能看到其发光,但在城市夜间会与周围的灯光混淆,红外频闪指示器就会明显与背景区别开。游击队捡到这玩意儿不知道是什么,因为它不发光因此没引起警觉,结果正摆弄间,OH-6密集的火箭弹打来了。 

  在夜间如果要为武器末端提供制导信号,可用激光指示器。编码的激光目标指示器可由地面和空中为飞机指示目标,武器能接收其信号。此外,雷达以及敌方地面的火光都可用来引导。 

  记:近距空中支援所用武器与其它对地攻击有无区别? 

  重:武器类型直接影响打击效果和误伤概率。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弹头大小,一般认为500磅的相对1000或2000磅的附带损伤小。第二是炸弹的类型,如爆破弹、杀伤弹、破甲弹、燃烧弹等。普通航爆弹在期望命中点造成的杀伤区较大,30毫米炮弹攻击时散布区较小。第三是弹药制导方式。 

  实际上讲,由于飞机的作战能力、目标的确认能力以及攻击武器不同,指挥员、机组人员和终点控制员在对风险进行评估时非常困难。 

  使用激光制导武器时,攻击航向必须保证飞机获得足够的激光反射能量。由于可能造成假目标指示,攻击方向应该避免处在目标-激光指示器为准线20°圆锥区域内(见右图)。理想攻击区是顶点在目标上、目标至激光指示器为准线+60°的圆锥区域内,即为120°的圆锥内。 

  使用GPS制导武器的优点是:精度高、射程远、全天候使用、同时攻击多目标。但它不能攻击运动目标,对目标信息要求非常高,包括经纬度和高度。为了保证精度,所有参加CAS作战的部队必须采用相同的地图和坐标系统,这未必现实。另外,它相对高的故障率对地面部队是很大威胁。 

  有一点要注意:如果可能,所有制导武器在投放时应与己方部队前沿线平行。因为飞机在进行武器攻击时,弹着点左右偏差能做到很小,但纵向远近偏差不易控制,因此沿着己方部队前沿线进行攻击能减小误伤。 

  春:现在美军的近距支援作战一个典型特征是在城市进行,这是我们以前很少遇到的。城市环境地貌复杂使得目标识别困难,易对老百姓造成高附带损伤,非作战区域难区分易造成己方误伤。另外,城市内建筑对通信也会有影响,城市建筑和灯光对红外指示器的使用也有影响。城市内的火炮和小型导弹对飞机威胁很大。建筑的高度对武器的使用也有影响。 

  在实施城市CAS作战时,必须根据城市建筑和街道,建立网格坐标系统,将建筑和街道标在坐标系统上。飞行员和终端控制员必须基于街道、桥梁、河流等传感器容易识别的区域划分网格区。对街道上的建筑按顺序编号,类似于门牌号那样(见右图)。 

  美军的地面部队作战几乎都离不开近距空中支援。实战也表明,在信息化背景下,在城市、沙漠、山地作战等复杂环境进行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对地面部队和飞行员都是一个挑战,使近距空中支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美军训练中心的试验还发现,近距空中支援作战的误伤中,20%是飞行员对目标识别错误,另外80%则是地面部队将己方目标数据传送给了飞行员,被当作敌情给消灭了。所以地面部队的控制问题很严重。 

  为了改进近距空中支援的技术和方式,美国空军执行了一项“战术空中控制小组改进”计划,研制出一套数字化CAS设备。传统上,地面部队召唤支援攻击机是靠语音通信、纸制地图和人工操作。现在,数字化设备可进行点对点数据通信,很大程度降低了传输中出错导致误伤的概率。这些设备可为所有在网络上的单位提供目标位置报告和文本信息。 

  记:以前演习时经常提到“空中遮断”的概念,这应算作独立的空中进攻作战还是仍算作对地支援作战? 

  韩:空中遮断有两种。一种是战场空中遮断,也叫战场空中封锁,简称BAI(BattlefieldAirInter-diction),另一种就是空中遮断,简称AI。这两者和近距空中支援都属于空中支援的范畴,已被编入北约的作战法典。它们与独立进行的空中打击不同,都是要配合地面部队,但这三者之间又是完全独立的。 

  战场空中遮断作战的目的是使空中力量瞄准敌方还未与己方地面部队交上火的部队,具体讲是敌方地面第二梯队的团或师。这些部队正向敌我接触线运动,其所处位置直接影响陆上战场,必须防止这些第二梯队将己方的防御线撕开一条口子。 

  而空中遮断作战(A1)则是有计划地孤立敌地面力量,割断其供给线和通信线。目的是在敌方同己方作战前,首先攻击敌防御设施。再瓦解、拖延、摧毁敌潜在的地面力量,其中还可能采用投放空降兵等手段。BAI主要打击火力支援协调线附近的目标,AI主要打击更纵深的目标。具体实施上,它们的作战区域划分可能有重叠之处

  近距空中支援如何实施近距空中支援

  近距空中支援又叫近距离航空火力支援,是航空兵在支援地面部队或海上部队作战时,对距离己方部队较近,直接影响己方部队在当前行动的目标实施空中突击。以火力摧毁、压制、破坏、牵制、瘫痪或迟滞敌方部队,支援配合己方部队的作战行动(摘自《近距空中支援研探》)。

  现代近距空中支援纵深一般为战线前30-35千米,对超过这一距离的战线纵深所进行的空中打击则被称为战场遮断。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近距空中支援与战略轰炸和战场遮断成为航空兵对地支援作战的三大作战样式。相比于地面支援火力,空中火力支援覆盖范围更广,受地形和道路环境限制更小,支援方式更加灵活,对敌压制杀伤死角更小的优势。

  20世纪60年代之前,战斗行动规模和地幅都相对有限,战术单位建制内的压制兵器如身管火炮、远程火箭炮足以满足战斗层面的作战需要。同时受航空技术和通信技术限制,空中单位对地目标识别、对地协同联络都存在较大困难以及航空弹药精度有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近距空中支援多应用于战役级别,用于支援战役打击集团突破敌防御前沿或者战役防御集团击垮敌攻势。

  到越南战争时期,随着空中态势感知能力的增强,空地通信手段的完善,以及精确制导弹药的广泛应用,近距空中支援开始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战斗层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合同战斗行动规模不断扩大,作战地幅更加广阔,攻防作战转换更加频繁,受机动能力和覆盖纵深限制的传统地面火力打击单位,很难为作战部队提供贯穿作战全程的火力支援。

  现代合同作战的特点又决定了战斗行动发起的初期,就应对敌进行全纵深信息、火力压制和毁伤。己方部队在集结、开进、展开过程中,也必须随时应对敌兵力、火力袭扰反制。

  在战斗进入立体突入、纵深攻击、压制敌反冲击、歼灭被围之敌的阶段后,航空兵所独有的高度优势、速度优势和火力毁伤效果优势在信息化通信和指挥系统的指引下,也将发挥出更大的作战效能。由于现代合同战斗通常在战争层次谋划、战役层次指挥、战斗层次实施,战争、战役、战斗逐步融合趋近,作战行动中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将导致难以弥补的恶果。要在犬牙交错的战场环境中完成对敌方目标的快速识别、压制和毁伤,非空中作战力量无法实现,近距空中支援已成为合同战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近距空中支援以空中平台为载体,以空地武器为手段,但着眼点还在于空地一体协同。近距空中支援的难点不仅在于如何识别敌方目标,压制和毁伤敌兵力火力,如何避开敌防空火力杀伤,还在于如何避免对己方作战部队的误伤,以及如何以空中火力毁伤效果真正对战斗行动进行支援。

  冷战时期北约空军中流传一个笑话:你击落了所有的米格战斗机,摧毁了所有的地面目标,但当你返回机场时,你发现一个苏军摩步旅的官兵正在机场食堂用餐的话,你失败了。此处引用这个笑话的目的在于说明,近距空中支援除了要保证快速、准确发现和摧毁敌方目标外,还必须找准重点。空中作战单位要能准确区分哪些是影响战斗态势的关键性目标,哪些是地面作战部队急需压制和毁伤的目标。

  实施近距空中支援,首先必须做好空域协调,精确区分己方航空兵作战空域,严格界定陆空作战力量行动范围。严格界定空中火力打击范围和地面火力单位打击区域,既要避免对同一目标区域的无效重复打击,也要避免打击空档的存在。

  空中和地面作战单位必须明确各自打击路径,防止空中力量对地面作战单位的误击和地面打击火力对空中作战力量的误伤,无论是地面作战单位误入空中打击区域,还是空中作战单位误入地面炮兵弹道路径,都会造成严重的误伤事件。地面和空中作战力量必须熟记己方作战单位识别特征(包括可视特征识别、无线电信号识别、热成像信号识别等),在建立顺畅通信链路的同时,必须约定紧急识别方式,防止因通信不畅造成误击。

  虽然现代信息化设备的运用使得空中作战单位战场态势感知、目标辨识、目标跟踪能力有了革命性突破,基于制导的打击方式也已逐步成熟,尤其是随着无人机广泛运用于作战行动,以及卫星导航、图片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空中单位独立对地打击能力不断增强。但这些新技术在动态性强、识别难度大的战场环境应用依旧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急需解决的就是对敌我目标的精确区分。

  从早期的无线电引导、标志物引导,到更为成熟的坐标引导、激光引导。目标引导手段的进步,在推动空地协同效率不断提高,近距空中支援实效性、精确性也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对地面引导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当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在全纵深、高强度、攻防作战态势转换迅速的现代合同作战中,地面目标识别和引导依旧是实现精确打击目标和有效避免误伤的最佳途径。

  当然,近距空中支援必须在己方获得可靠的制空权后方能进行,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在最后才讲,是因为实施近距空中支援的一个隐藏前提是,己方已航空兵已经肃清作战空域。无论是有“炸弹卡车”之称的多用途战斗机/歼击轰炸机还是有着“空中炮艇”之称的战场支援飞机,亦或是称雄一树之高的武装直升机,其空战和抗防空火力打击能力均较弱,而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无人机在敌火力打击下的生存能力则更堪忧。当然,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未来无人机技术和通信、指挥技术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水平的不断发展,未来合同战斗中近距空中支援的样式必将发生巨大改变,近距空中支援样式的改变,也必然推动合同战斗样式的变革,这些在并不遥远的将来是必然能实现的。

  近距空中支援如何实施近距空中支援

  近距空中支援(CAS)与争夺制空权、空中遮断并称空军三大作战任务,是指以航空兵支援地面、海上行动,对接近己方前沿阵地的敌人进行空中火力打击。

  在叙利亚战争中,美俄空中力量都执行了大量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他们的实战表现如何?可以从2个经典战例来看:

  一个是2018年2月3日,俄军一架苏-25战机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被击落,飞行员跳伞逃生,落地后与武装分子展开交火,最后拉响手雷自杀。盘点俄军近距空中支援,参战直升机损失更重,2016年4月12日,一架米-28N在霍姆斯市执行任务时被地面火力击落,2名飞行员遇难;2016年7月9日,一架叙米-24在巴尔米拉地区被击落,2名俄罗斯飞行员遇难等,据统计,俄军总共损失12架武装直升机包括5架米-24、2架米-8、2架米-28N、2架米-35M和1架卡-52,虽宣传多是机械故障,但被地面火力击落的不在少数。而叙政府军表现更加不堪,战争初期损失非常惨重,得到俄军支援后才有所好转。驻叙俄军执行了大量轰炸任务,为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以中高空轰炸为主,以苏-25和武装直升机为主的近距空中支援则仍显拙劣低效,并因此损失惨重。因此,叙政府军不得不更多依靠地面炮火和坦克火力遂行城市攻坚战,推进速度比较慢,一路炮火过后,留下的全是满目疮痍。

  另一个是2018年2月7日晚,叙东部城市代尔祖尔附近,俄雇佣兵和亲叙政府民兵一行约500人,在T-72坦克和装甲车掩护下,试图抢占一个由叙民主军控制的油田。当时该油田内驻扎有一支美军特种部队小分队,在紧急热线询问,得到没有俄军参与的答复之后,美军先后动用MQ-9无人机、F-22、F-15战斗机、B-52轰炸机、AC-130炮艇机、AH-64E“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地面炮火进行火力支援,交战持续近3个小时,俄雇佣兵伤亡300多人,而美军和叙民主军仅有1人受伤。尽管实力悬殊,但美军背后有高效快捷的空中火力支援,很快就扭转了战局,取得了压倒性胜利。整个战争过程,美军虽然只部署了少量地面部队,但是整个航空作战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并为伊政府军、叙民主军提供了大量近距空中支援,帮助打赢了摩苏尔、拉卡等城市攻坚战。

  近几场局部战争表明:近距空中支援任务需求在增加。在美军10年反恐作战中,高效精准的近距空中支援发挥了重要作用,几乎每一次作战行动都会出动攻击机或无人机,配合地面部队实施空中火力支援,据DARPA统计,美军空中力量有80%的弹药投放是在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中完成的。叙利亚战争中,美军A-10、俄军苏-25,这两款“老爷机”依然是近距空中支援的主力,为战争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相比俄军不断升级苏-25战机,美军在升级延寿A-10机队的同时,还计划采购300架低成本轻型攻击机。

  多种因素导致了这种趋势:一个是战争节奏显著加快。战场机动和火力打击速度极大加快,敌我双方交战界限模糊,小分队灵活作战逐渐取代传统大兵团行动,坦克、火炮等重火力难以跟上节奏。特别是深入敌后作战的特种部队,唯一能够依靠的火力支援来自空中。一个是火力需求发生变化。反恐战争一方或各方地面火力薄弱,普遍使用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和大口径机枪,而大国介入也较少投入地面力量,地面火力的减少,必然由空中火力来弥补。同时,这种中低强度的反恐战争持续性、消耗性增加,对火力支援的精准度、及时性、灵活性、经济性要求更高,地面火力难以满足。再一个是生命变得更加宝贵。现代地面作战,人海战术已经过时,即便是弱势一方,包括恐怖分子,也无法承受大规模人员伤亡带来的经济代价和政治影响。在解放摩苏尔战役中,伊政府军一般选择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推进,这样只要IS暴露目标,就能召唤美军进行大规模空袭。还有一个是地面固守优势扩大。随着枪械、导弹等武器发展普及,防守方的杀伤力更大,而观瞄设备的发展,使防守视野极大扩展,固守防御的火力强度和范围都增加了,无疑增加了地面进攻难度。

  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近距空中支援手段的极大发展。尤其是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近距空中支援战术战法。从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制导炸弹、炮弹到火箭弹,都实现了精确化,减少了误差,提高了效能,使各种空中作战平台都可用来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从火炮、火箭弹、巡航导弹,到无人机、武装直升机、战斗机、轰炸机等,不同平台之间密切配合、联合作战,带来了前所未有精准、密集、灵活的火力支援。其中,又以攻击机、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为主要力量。据报道,美军使用B-52轰炸机执行打击IS近距空中支援任务,由于滞空时间长、能够携带高精度传感器和大量炸弹,伊拉克军队非常欢迎,只要它在上空飞行,伊军就士气大增。

  不同空中作战平台有不同特点,那么灵活多样、经济高效的近距空中支援需要那些要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空地协同能力。这是最核心的能力。近距空中支援主要打击小、动、多、散的战术目标,敌我双方交错、战场态势变化很快,对目标的识别、定位以及召唤、引导等,都需要周密协同和精准操控。通常情况下,由地面终端控制员进行召唤,传统方式主要靠语音通信、纸制地图和人工操作,最大的瓶颈是空中作战平台无法实时掌握敌我双方位置的变化,极易造成误伤事故。

  美军地面部队随时随地召唤空中火力的背后,是一套系统完备、高效运转的近距空中支援体系。其在营一级配备战术空中控制组,在连一级配备、班组根据需要编配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JTAC)。其最新运用的“持久近距空中支援”(PCAS)系统,通过数据链、无线网络等技术,简化空地协调程序,将“目标获取-打击”的时间由30分钟缩短为4分钟,极大加快支援速度。该系统能够赋予控制员开火权,在地面下令发射机载武器,使控制员取代空中机组成为任务中枢,便于打击时敏目标。同时,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在任何飞机上安装,以实现空地实时态势感知和武器数据共享,地面部队可按需访问态势感知数据和网络化通信系统,空中作战平台可实时接收各方向打击请求,科学制定任务规划,合理分配作战资源,全面提升支援效率,真正把近距空中支援由平台作战转变为体系作战。

  精确打击能力。近距空中支援如果打不准,会带来误伤、附带损失等问题,近几次局部战争,包括叙利亚战争,均有此类问题发生。同时,精确打击可以提高打击高度、拉开打击距离,确保空中作战平台更加安全。美军A-10战机能够使用目标瞄准吊舱和多种精确制导武器,比如“宝石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AGM-65E“小牛”空地导弹、AGM-114“地狱火”激光制导导弹和JAGM多模联合空地导弹等,精度为1米左右。而近年来出现的SDB系列小直径炸弹、“九头蛇”激光制导火箭弹等小型精确制导武器,能够打击小微、多类型和移动目标,降低误伤和附带损失风险,在城市环境中尤其重要。美军装备的AC-130炮艇机,在尾舱门加装了导弹发射装置,可以发射“地狱火”、AGM-176“格里芬”空地导弹,以提高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以F-35为代表的四代机装备了先进探测系统和传感器,具有超强的战场综合态势感知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近距空中支援的精确性。

  俄军苏-25战机,则主要使用炸弹和火箭弹进行对地攻击,为了观察、攻击目标往往需要低飞,即便有一定装甲防护,也经常遭遇损失,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俄格战争、叙利亚战争中均有战损。装备的米-28武装直升机,使用“攻击”反坦克导弹,需要手动搜索目标、无线电导引目标,把反坦克导弹打出去的时间,甚至超过地面近程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也就是说导弹还没打出去,防空导弹就打过来了,战场生存能力可想而知。而美军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其观瞄系统具备自动识别、筛选、瞄准目标的能力,随时可以发起打击,大大提高了低空生存能力。

  自身防护能力。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不可避免受到地面火力反击,这就要求任务飞机必须具备抗轻武器打击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要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座舱、发动机等关键部位要有一定装甲防护能力,对红外、雷达制导防空导弹有一定干扰压制能力。美军AH-64“阿帕奇”、AC-130炮艇机等,发动机喷口普遍装备红外抑制设备,A-10发动机喷口上扬一定角度,并处于双垂尾遮蔽之中,配合红外干扰弹,能够较好对付红外制导便携式防空导弹。像采用光学导引头的俄罗斯“针”式防空导弹,摧毁目标概率为40-60%,一旦遭到干扰,就下降为20-30%。一些西方先进战机还配备了拖拽式诱饵弹,以反制雷达制导防空(空空)导弹。2018年2月10日,一架以色列空军F-16I被击落,飞机坠毁于以色列境内,2名飞行员获救,有推断称叙S-200防空导弹击中了其拖拽的诱饵弹,巨大的战斗部击伤了不远处的战斗机。这些防御能力、反制手段,不仅是对地,也能用来对空防御,使之面临对方空优战斗机时有一定自保能力,能够顺利逃脱或坚持到增援赶来。2017年6月18日,一架叙苏-22战机在执行任务时被美海军F/A-18E击落,苏-22显然毫无还手之力。

  相对战机来说,飞行员的价值更高,更应该得到保护,所以空中作战平台防护措施再好,也要有高度可靠的救生手段。这方面,俄军表现不尽如意,其直升机被击落,或因机械原因坠毁,飞行员基本上牺牲,连卡-52设计有弹射系统的也不例外,米-28N虽然宣传防护很牛,但事实上座舱装甲仅能防御7.62毫米子弹;战斗机飞行员也有伤亡,苏-30坠海、苏-24起飞坠毁等,飞行员也是全部牺牲,要知道直升机设计要求有一定的抗坠毁能力,战斗机弹射救生系统已经发展了好几代。这也说明,俄罗斯简单粗暴的武器风格,并不一定比美欧精致细腻的防护好。

  电磁压制能力。随着防空系统命中精度越来越高、反应速度越来越快、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强,近距空中支援必须压制对手防空系统,否则就会损失惨重。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游击队利用美国支援的“毒刺”便携防空导弹,把阿富汗变成了苏-25、米-8、米-24的“坟场”。2018年8月俄格战争期间,虽然格鲁吉亚防空战力是“弱鸡”,而且都是苏联产品,但仍成功击落至少4架苏-25、1架图-22,原因在于俄空军并没有很好的电磁压制手段。此次出兵叙利亚,如果IS有格鲁吉亚一样的防空战力,或者美西方支援便携式防空导弹,俄空天军的损失会更多,虽然其直升机、战斗机、轰炸机都装备了电子战系统,但多用于自卫,干扰来袭导弹,对地面防空系统干扰压制能力不足。

  而叙利亚战争另一重量级玩家以色列,其空军综合利用电磁干扰、舒特系统等手段,基本打穿了叙利亚战力不弱的防空系统,也“无视”俄驻叙S-400防空系统,在叙利亚上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声不响干掉了所有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的目标,包括核设施、导弹基地、大型弹药库、无人机地面站等,不管它属于叙利亚还是伊朗。这才是电磁压制的真正手段,任你防空能力再强也要被摁在地面上。

  持续交火能力。需要良好的滞空能力,以便寻找并攻击目标,往返时间越短越好,在目标区域待战、执行任务时间越长越好。一些“腿”短的空中作战平台,比如米格-21、米格-29之类的“机场保卫者”,除去往返时间,执行任务时间少得可怜。就算能够空中加油,频繁的空中加油不仅带来高昂的成本,更增加空中加油机的风险。也需要足够的火力,以便对目标发动多次攻击,持续进行火力支援。美军AC-130炮艇机的思路就是把地面火力搬到运输机上,以发挥火力猛、续航时间长的优点,主要用于低威胁环境下持续火力支援。

  当然,作战半径小、携带武器少的战机并不是并非没有用武之地,可以通过体系运用的方式参与近距空中支援,即通过不同武器平台互相支持配合。这时一般采取靠前部署,在一线简易机场运作的方式,日常侦察监视、巡逻待战的任务由续航时间长的无人机完成,有无人机解决不了的任务时接令起飞、前往支援,如果任务强度超过力所能及,则召唤其它长航时、大载荷任务空中作战平台来支援。阿富汗战争期间,美海军陆战队的AV-8B战机就在阿富汗进行过长期部署,并执行了大量近距空中支援任务,取得了丰硕战果。

  低空机动能力。从空中力量大规模运用以来,低空是近距空中支援发现和攻击目标的最好选择,这就要求任务战机要具备良好的低速操控能力。一般平直翼的失速速度远小于三角翼,比如A-10失速速度只有200KM/H,A-29为148KM/H,低空性能比较好,但高速性能差。于是兼顾三角翼高速性能、平直翼低速性能的变后掠翼出现了,这类战机都号称战斗轰炸机,比如苏-17、苏-22、苏-24、米格-27、F-111、“狂风”等,但失速速度比较大,低空操作性并不是很好。相比平直翼的苏-25,变后掠翼的苏-24由于低空性能不足,主要执行水平轰炸任务。有趣的是,根据美军演习和实战数据统计,在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中,航空枪炮的打击效果最好。阿富汗战争中,经常出现F-15、F/A-18等战斗机使用航炮进行空中支援,这一点也是F-22、F-35A战机保留航炮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个是虽然空空导弹技术高度发展,但“狗斗”不会彻底消失)。武装直升机速度慢,低空性能好,但速度慢带来了2个问题,一个是响应时间长,需要的时候赶不上,另一个是容易被低空火力攻击,导弹来了跑不了,所以未来的武装直升机都会大幅提升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性能传感器、精确制导武器高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一些中高空平台也能用于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美军就用大型B-1B、B-52轰炸机执行过此类任务,能够较好发挥轰炸机的优势,提供高强度、长时间火力支援,虽然这些大家伙普遍造价高、维护贵,但大国空军“不差钱”。以色列空军目前没有专门对地攻击机,但战术空军精确打击能力强悍,较好弥补了低空能力的不足。这或许是美军低成本攻击机计划一直没有结果的重要原因,是用现有平台替代A-10、还是开发新的平台,哪种方案更好,选择起来比较头疼。

  低成本维持能力。战机越是先进就越昂贵,使用成本就越高,精确制导武器也是如此,这带来了昂贵的采购、使用和维护成本,在叙利亚战争这种长期性、持续性消耗中,显然是极不划算的。这时候就需要一款不太复杂、低成本、可在一线机场起降的战机,在中低强度冲突中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以避免快速消耗先进作战飞机寿命。从2014年开始,美空军就以单任务飞机费钱为理由,在连续3个财年的预算提案中请求提前退役全部A-10战机,但均未能获得国会批准。驻叙俄军拥有苏-30、苏-34、苏-35等先进战机,都可以用来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但实战中还是以苏-25为主,节约成本是其主要考量。

  随着反恐成为全球性课题,低成本攻击机也有一定市场,特别是无力购买先进战斗机、精确制导武器的中小国家。美国人把AT-802U从农用喷雾机改装为武装攻击机,卖到了埃及、阿联酋等国。美国、巴西联合生产的A-29轻型攻击机,不仅售价低,其每小时飞行成本仅为430-500美元,比起动辄几千上万美元的先进战斗机来说便宜多了,成功出口哥伦比亚、阿富汗、安哥拉等很多国家,获得了诸多好评。

  总之,只有联合作战、体系运用才能有效遂行近距空中支援,在可预见的未来,任何一种空中平台都无法包揽近距空中支援任务,各国军队需要整合不同类型飞机才能达成作战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16maker.com/zhutijiaoyu/142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