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maker.com--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一路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标题供大家参考选择。

  舆情工作总结

  一是成立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中共乡委员会书记任组长,分管乡长任副组长,其他8站所办负责人任成员的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由机关各办所、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近20人的网络舆情管理员队伍,负责网络评论引导、网络信息公开、加强与各社会论坛沟通联系等工作。管理员要求是中共党员,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工作责任心强,熟悉国家计算机保密制度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此外,通过不断宣传与发动,形成由本地社会论坛网友自发组成的网络舆情引导志愿者队伍。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规范网评行为。上半年,乡率先制定出台《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网络评论引导工作的相关规定》、《重大网情信息处理办法》共3个文件,建立日常联系协调机制、网络舆情分析处置机制、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培训学习机制、网络舆情通报制度和保障激励机制共6项制度,召开了4次网络舆情信息工作会议,明确网络舆情管理员的职责和工作方法,提前作好重大网络舆情的应对准备。今年上半年,乡网评队伍已对天涯、等3个论坛的多个帖子进行了及时介入和正确引导,并在每月月底,对本月舆情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形成书面材料上交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三是夯实网评基础,激发工作热情。乡组织办为20位网络舆情管理员提供上网必备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并将网络舆情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同时,结合今年“群教”活动,在全乡网络舆情管理员中开展争先评优活动,对优秀工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充分调动网络舆情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强化素质建设。乡以政策讲解、组织方面业务培训、交谈研讨等多种形式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员思想和业务素质教育,使网络舆情管理员充分了解乡党政领导和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建设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引导网络舆论的主导能力。

  舆情工作总结

  今年,我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宣传部关于印发《舆情应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本着全面、及时、准确、实效的原则,切实加强舆情管理工作,为推进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全年舆情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XXX局成立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局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舆情日常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在人员、制度、经费、设备上给予保障。

  二、完善机制,健全制度

  一是建立完善舆情工作机制。明确结合本机关的职能,细化舆情管理工作,按照“及时发现、迅速处置、妥善应对”的原则对舆情进行收集、报送、研判、处置、总结评估,有针对性地疏导、引导网上舆论。二是制定好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在发生舆情事件时,及时做好舆情处置工作。

  三、严格把关,提高质量

  一是根据舆情信息工作时效性、政治性、政策性强的特点,坚持把讲政治、讲大局的要求贯彻到舆情信息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我局结合实际制定《关于做好2020年舆情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报送。既注意从互联网上发现和挖掘素材,又时刻关注其它新闻媒体,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主动承担起形势发展对舆情信息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二是规范信息内容。坚持与政务信息公开相结合,认真梳理对外公开事项,将相关公布事项及时在人民政府网等官方平台上,突出重大决策部署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群众举报和新闻媒体反映的热点问题等内容。本着实事求是、及时主动的原则,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

  舆情工作总结

  高校网络舆情是高校大学生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大学生对于国内外热点事件、突发偶发事件、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及其他社会现象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的总和,一般是学生思想动态的真实反映。高校网络舆情一旦发现不及时,处置不妥当,就容易引发,影响到校园、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建设及其效能的检验与分析,对于全面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做到科学有效处置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建设

  一般来讲,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网络舆情收集监测机制。舆情信息的收集工作是高校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前提,是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全面了解把握的第一环节。鉴于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建立对于高校网络舆情24小时不间断地采集、汇总、上报机制至关重要。首先要采取人工搜索和机器搜索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各大搜索引擎,新闻门户、BBS、博客、留言版、微博、视频、搜索、文档等各种网络载体的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知识库。其次在舆情监控知识库的指导下进行基于舆情的语义分析,根据监控主题、敏感词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科学分类、智能筛选,对信息完成初步的再组织,对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实时监控。最后,将监控结果进行汇总,以舆情简报、分类舆情、图表统计等形式上报学校并分别上报给学校职能部门,供其制定对策使用。

  2.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机制。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工作是在前期对信息的收集监测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舆情信息进行鉴别,最终对于舆情信息的正负性质、特点规律、发展趋势、后果影响进行预判的过程。要做好信息分析研判,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应该组建一支由知识全面、经验丰富、洞察力敏锐的高素质人员组成的舆情信息研判团队,就收集监测上来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研判,从主观上确保科学分析研判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引入一套科学的、严格的分析研判程序,根据高校舆情信息的特点、规律、发展趋势,全面客观地作出相应的决策判断,从客观上保证舆情分析研判的准确性。

  3.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机制。网络舆情安全预警就是高校管理者对照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指标,对网络舆情产生、发展和消亡具有重要影响的要素进行动态、实时监测,运用综合分析研判技术,对当前网络舆情态势做出客观评价,预测其发展趋势,及时做出等级预报的活动。在综合考虑国际惯例、我国相关管理规定的前提下,网络舆情预警等级一般被划分为:轻警情(Ⅳ级,非常态)、中度警情(Ⅲ级,警示级)、重警情(Ⅱ级,危险级)和特重警情(Ⅰ级,极度危险级)四个等级,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网络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将为高校决策层针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预案奠定基础,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处理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4.网络舆情危机应急机制。各高校应针对高校网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关键指标。给舆情突发事件的不同种类及不同等级,在日常工作中制定比较详尽的应急方案,详细确定危机处理的领导、内容、流程、方法以及各个舆情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遇到突发事件,能够立即启动,在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形成联动、紧急、高效、有序的开展工作,布控一系列应对措施,以期最短时间内化解危机,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5.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机制。要及时平息矛盾、化解危机,离不开高校管理者对于舆情的主动引导与干预。在网络舆情的日常监管工作中,通过设立新闻发言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意见领袖”等方式,就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澄清真相,主动引导影响高校网络舆情主流方向,倡导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舆论导向。在网络舆情爆发期,建立积极的干预机制。与大学生保持平等对话沟通,指定相关部门及时回应大学生的舆情诉求,把处理的措施及进展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大学生。与主力媒体舆论加强合作,及时引导舆论的转向。在舆情的衰退期,建立必要的跟踪反馈机制,继续关注舆情走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诱发问题的后续整改落实工作,防止舆情问题的再次反弹。

  二、衡量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效能的标准

  1.网络舆情收集监测是否全面时效。对于网络舆情内容的监测是否做到全面、准确、及时是衡量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首要指标。对舆情内容进行全面监测,包括舆情监测的范围、类别、总量等各个方面,只有做到监测的全面性,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遗漏掉任何一条可能引发舆情危机的信息。网络舆情监测及响应具有“黄金4小时”的要求。只有关注舆情内容监测的时效性,做到对网络舆情内容的“实时监测”,才能对网络突发舆情进行及时发现和应急处理,而这对网络舆情危机应急处理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2.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是否科学准确。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工作是在前期对舆情信息收集监测工作的基础上,高校舆情研判团队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经过科学、严格的分析研判程序,对舆情信息进行鉴别,最终对于舆情信息的正负性质、特点规律、发展趋势、后果影响进行预判的过程。只有对舆情信息的科学研判,才可以从采集的海量信息中筛选、过滤出有效信息,确定重点监控领域与追踪对象,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可以避免因研判失误出现徒劳无功或者贻误时机的被动局面。因此,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是否科学、准确是衡量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关键指标。

  3.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是否及时恰当。网络舆情安全预警就是对照预警安全体系指标,发现对网络舆情出现、发展和消亡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对之连续不间断地动态监测、综合分析,对当前网络舆情做出等级预报的活动。综合考虑国际惯例及我国相关管理规定,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一般被划分为:轻警情(Ⅳ级,非常态)、中度警情(Ⅲ级,警示级)、重警情(Ⅱ级,危险级)和特重警情(Ⅰ级,极度危险级)四个等级,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只有做到网络安全预警的及时、恰当,才能为高校决策层针对网络舆情的情况恰当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预案提供条件,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因预警迟缓造成贻误战机,又不至于因预警过度造成草木皆兵。因此,网络舆情安全预警是否及时、恰当,是衡量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重要指标。

  4.网络舆情危机应急是否高效有序。当网络舆情因各种主客观原因演变成舆情危机时,高校网络舆情应急预案能够立即启动,做到领导有力、组织有序、协同配合、形成联动,在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紧急、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布控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化解危机,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这是衡量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基本指标。

  5.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是否主动有效。在网络舆情的日常监管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应本着以预防为主、防患为未然的原则通过设立新闻发言人、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意见领袖”等方式,主动引导影响高校网络舆情走向,倡导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舆论导向。在网络舆情爆发期,能够及时回应大学生的舆情诉求,澄清真相、纠正问题,让大学生的合理诉求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在舆情的衰退期,能够继续关注舆情走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诱发问题的后续整改落实工作,防止舆情问题的再次反弹。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是否主动有效,这是衡量高校舆情监控效能高低的综合指标。

  三、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的检验与分析

  (一)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的检验

  1.日常模拟检验。在构建完成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之后.高校管理者应保持高度临战状态,注重日常对网络舆情监控体系运转效能的检验,最好能够实时选取国内外主流门户网站的典型网络舆情案例进行模拟演练,从信息的采集、分析研判、安全预警、危机应急、引导干预等各个环节对系统的运转效能进行全面检验,以验证体系指标选择的有效性和系统构建的可行性,对演练查找出来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完善改进,确保危机真正来临时有效应对.

  2.危机实战检验。尽管平时的演练能够有效检验舆情监控系统的效能高低,但是演练的模式毕竟不能完全模拟舆情危机实际来临时的真实情景,因此到高校网络舆情真正发生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高校管理者一方面要立即启动舆情监控体系有效应对,更应该珍惜舆情来临时检验舆情监控效能的实战机会,做好经验总结,及时改进薄弱环节,以切实提升高校舆情监控系统的效能水平。

  (二)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的分析

  整个高校舆情监控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充分依靠先进的舆情监控技术,因此对于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效能的分析,应该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人工和智能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力求分析结果的全面、准确、客观。

  舆情工作总结

  在市政府办公厅、市信息中心的正确领导和其它科室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研科全体人员,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更好地总结过去,使经研科工作在再上新台阶,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和的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工作总结

  (一)信息服务取得新成效。

  ,我们强化信息服务新理念,坚持领导信息需求导向原则,以领导对信息服务满意为目标,把握大势,关注大事,追踪热点,信息服务取得新成效。

  1.舆情信息工作有了新进展。伴随“全民麦克风”时代的来临,伴随一些地方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今年以来,全国各级政府部门更加关注在互联网上表现出来的社情民意,对网络舆情的重视,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呈现一片热闹的景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当今中国网民的真实写照。当重大事件发生时,人们已不是单纯的“围观者”,而且成为积极的“报道者”。面对网络舆情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及时调整《舆情快报》工作重点,在的基础上,丰富了栏目内容,特别是加强了论坛、帖吧及社会办网站的关注度,及时发现整理并上报了一些重要的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在服务政府工作大局、服务领导科学决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12月30日,《舆情快报》共编辑出版254(总458)期,另外特供张保市长信息20期。在这些信息中,市政府领导批示信息达93条,其中,张保市长批示51条;董岩副市长批示12条;李国隆副市长批示9条;许霞副市长批示18条;市政协副主席、原市政府秘书长秦跃晋批示2条;市政府秘书长于川批示1条。领导批示信息已全部在第一时间登记并填写督办通知或转办卡,通知有关单位,并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反馈给了领导。二是县区舆情信息工作已开始起步。自年初召开各县市区信息中心主任会议以来,各县市区积极行动起来,壶关县在全市各县市区中率先创办《舆情快报》,部分县市区也先后来市信息中心学习咨询有关开展舆情信息工作的做法,总的来看,各县市区领导已逐步开始重视并将舆情信息工作纳入重要工作之一。三是在中心领导统一部署下,落实市政府下发的《网络社会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督促市新闻中心起草了《市网络舆情管理实施方案》并开始着手组建设市网络评论员队伍。

  2.专题信息服务有了新开端。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了《王君省长讲话专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重点工程项目》等专题信息八期,为辅助领导决策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3.完成了全国省会及网络城市、环渤海信息网的信息报送工作。

  (二)在线访谈栏目影响逐步在扩大。

  今年以来,针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在技术科、信息科有关人员的配合下,采取原有方式,完成了“中国”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信息的编辑、整理、审核上网工作,全年共完成八期网上访谈,具体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建国谈科学部署联防联控甲型h1n1流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皎谈我市创业、就业等相关问题;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广祥谈“质量和安全年”相关问题;市统计局局长李建鸣谈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及下半年经济形势等相关问题;市经济委员会主任张旭亮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市经委在服务企业保增长等方面相关问题;市林业局局长王俊杰谈我市全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以及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等热点问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成瑞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相关问题;市教育局局长范长喜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相关问题。其中,防控甲型h1n1流感、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等访谈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舆情信息的监控在手段上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舆情信息的搜集和监控主要依靠人工搜索完成,在一定程度上信息搜集的覆盖面和时效性受到限制,存在遗漏和延迟现象 ,虽然在此期间我们也考察了几家舆情信息监控软件,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2.对舆情信息和街评巷议信息搜集单位没有定期考核管理,部分单位报送信息积极性不高。

  3.专题信息服务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领导关心信息的把握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以及提供信息时效性有慢半拍现象。

  4.在线访谈栏目因受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没有达到真正实时的在线访谈效果。

  三、工作安排

  (一)继续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当好领导掌控舆情的参谋助手。

  舆情信息工作要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舆情信息服务新理念,以领导必看、想看、爱看为目标,不断创新舆情信息办刊理念,当好领导掌控舆情的参谋助手。一是根据实际需要,内容上要进一步充实扩展现有舆情快报的栏目及信息量,做到信息的覆盖面要宽、重点问题的关注度要深,形式上要编排科学新颖,阅读便捷,文字上要尽可能精简、重点突出;二是要加强对舆情信息报送单位的考核管理。要在-两运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舆情信息工作考核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舆情信息报送单位工作的指导、协调、管理,将定期考核制度落到实处,计划在《舆情快报》和《信息化工作通讯》上设置专门栏目定期通报各单位舆情信息报送情况;三是要督促市新闻中心建立全市范围的评论员队伍和管理机制,以此来扩大舆情信息搜集范围,强化舆情信息监控力度;四是督促全市各县市区尽快开展舆情信息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服务各级领导决策;五是做好《舆情快报》档案整理工作。

  (二)组织编制全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和信息中心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时期,谋划好我市这个阶段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全市电子政务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我们初步拟定“十二五”电子政务规划编制工作总体上分为前期研究、编制起草、论证完善和审批四个阶段,具体为:

  1.前期研究阶段(1月-3月)。

  1月上旬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申请工作经费,编制规划实施方案。具体为:一是成立由市政府有关领导挂帅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市“十二五”电子政务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我市“十二五”电子政务规划编制工作;二是成立编写小组。由市政府信息中心负责组建“十二五”电子政务规划编制小组,成员从市政府信息中心有关科室以及市政府有关部门或单位抽调,或聘请专家和咨询机构参加;三是成立专家咨询小组。由市政府信息中心组建专家咨询小组,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对市开展“十二五”电子政务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审稿、修改和提出意见等咨询、论证工作。四是申请工作经费。因编制规划中,前期课题研究、实地调研、聘请专家和咨询机构等都需要工作经费,所以需申请一定的经费以确保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1月中旬-2月底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并组织实施规划前期重点课题研究,3月上旬起草形成全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3月中旬组织召开政府有关部门座谈会,征求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讨论,3月下旬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最终确定全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2.编制起草阶段(4月--8月)。根据全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4月做好规划编制的有关调研工作,摸清现状,搜集汇总有关数据,5-8月集中力量编写完成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草案)。

  3.论证完善阶段(9月--12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规划草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工作,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草案)送审稿。

  4.审批阶段(20__年1月--20__年4月)。规划完成论证,并再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组织实施。

  在做好全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的同时,我们要参照全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结合信息中心的实际情况,坚持既具有前瞻性又兼有可操作性的特点,做好信息中心五年发展规划。

  (三)在线访谈要步入正轨,架起与公众交流的桥梁。

  在线访谈就是各级政府部门定期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就部门工作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向市民解答,与广大市民进行在线互动交流,是政府与企业和市民沟通的桥梁。为了搞好此项工作,我们制定以下计划:

  1.尽快设计和开发一个功能齐全、便捷适用的在线访谈系统平台。1月中旬完成功能需求、讨论,1月底向有关软件公司提交功能需求,初步要求软件公司3月底完成,4月上旬投入模拟试运行,通过试运行期间发现的问题,再进一步与软件公司沟通,修改完善,4月下旬正式运行。

  2.制定中国政府网站“在线访谈”工作方案。为了保障“在线访谈”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线访谈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切实提高访谈质量和水平,在系统软件开发的同时,我们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方案要明确功能定位、组织领导、责任分工、运作流程、访谈选题、访谈准备、访谈实施、管理考核等事项,该方案计划1月完成。

  3.积极做好中国政府网站“在线访谈”开通前期准备。一是做好在线访谈场景及桌牌、电脑标志设置;二是尽快提升相关人员素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主持人的主持技巧和水平,通过日常训练提高录入员的汉字录入水平。三是要在全国范围内选定“在线访谈”栏目搞得好的政府网站,在适当的时候外出学习,以便开拓思路搞好栏目。总之,我们争取两会期间使在线访谈步入正轨,能充分发挥政府与民众的互动作用,真正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四)适应转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纵观我们的各项工作,与以往工作相比有了较大的转变,但在思想观念和工作转型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人员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必须时刻树立大信息的工作观念,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搞好工作转型,认真努力学习,才能较好地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舆情信息工作是一项新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最近我们在网上也发现一些搞好舆情信息工作这方面的书,其中,由舆情局主编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理论与实务》一书5月出版。该书把网络舆情工作分解为发现、筛选、研判、调查、编写、报送等6个环环相扣的阶段,条分缕析地加以说明,我们要尽快想办法购买并系统地学习提高。网站访谈类栏目对我们来说更是一项新的高难度、高要求、高标准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宏观及省、市政府社会及经济工作,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知识,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新闻敏感性、收放自如的现场驾驭能力以及流畅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规划工作更是要求在平时日积月累资料的基础上,具备 综合分析能力和前瞻研判能力,能在基础资料的研究上制定出可行性规划。总之,虽然我们所作的各项工作都充满了开拓性、挑战性,但我们坚持要不懈努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做好信息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16maker.com/zongjiejihua/51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