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maker.com--党课发言讲稿】

  讲好党课,关键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能运用科学理论解决本单位党员的思想问题。一路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2023年普通党员讲微党课讲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年普通党员讲微党课讲稿

  大家好!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是政治信仰、政治操守,必须将绝对忠诚体现到实践中、落实到行动上。只有这样,才能在“赶考”路上走好人生每一步。

  一要夯实信仰根基。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把中央各项要求部署落到实处。

  二要强化革命精神。自觉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形形色色的否定、削弱、淡化党的领导的言行,切实以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实际行动,彰显绝对忠诚的品格,体现政治坚定的操守。

  三要加强党性锻炼。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锤炼党性“大熔炉”、纯净党风“净化器”的作用,特别是敢于勤于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图面子,经常反躬自省地问一问自己:组织给了岗位待遇,履职尽责到位了吗?人民给了权力责任,用来造福群众了吗?进而及时纠偏定向,坚决不给“政治灰尘”“思想病毒”滋生蔓延的可乘之机。

  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是否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仅是情感问题,更是政治本色问题。

  一要切实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我们一直要求各级干部,突出抓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的治理等等,目的就是促进大家从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小事、实事做起,让群众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我们必须多做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的事情,真正让广大群众经常在身边看到他们希望的、满意的、高兴的变化。

  二要切实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人民拥护不 拥 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把人民群众期盼的事情变成我们要干的事情,把我们在干的事情变成人民群众赞成支持的事情,把我们干成的事情变成惠及人民群众的事情,决不搞自拉自唱的政绩工程,决不搞哗众取宠的形象工程。

  三要切实把服务工作做到“平时中”。把功夫下在日常平常经常,既要立说立行、雷厉风行地“马上办”,更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钉钉子”,切实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坚决避免应付式、突击式,真正让XX天天清清爽爽、处处干净整洁、时时亮丽动人,真正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谢谢大家!

  2023年普通党员讲微党课讲稿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编  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把中国发展置于人类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之中,以中国发展新成就不断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与世界良性互动、共同进步,既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环境,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本质属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其鲜明特色。新时代以来,中国外交以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为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各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绿色低碳的世界。这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愿景,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本质属性。

  体现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也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从领导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浴血奋战,到新中国成立后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新时代,我们党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彰显造福中国人民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使命担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携手世界一切进步力量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前途前进。

  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崇高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科学社会主义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人类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诉求,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崇高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生动彰显。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建立在对外殖民掠夺、对内剥削人民的原始积累基础上,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方向,摒弃损人利己、殖民掠夺的老路,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以和平方式取得现代化巨大成就,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史上的奇迹,也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情怀。中国式现代化赓续古老中华文明,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思想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奉行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这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世界观、文明观,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新时代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亚丁湾护航等行动,积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也是传承弘扬天下情怀、不断贡献世界的过程。

  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环境

  今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追求现代化,都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在封闭条件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通过独立自主的艰辛探索开辟的,也是在扩大对外开放、与其他国家进行良性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环境。

  倡导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安全环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和平需要各国共同维护,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走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倡导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各国应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重视他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向世界郑重承诺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同时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国际安全治理,在全球热点问题解决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的一系列行动举措赢得国际社会赞誉,也为自身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安全环境。

  倡导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展是第一要务,中国式现代化一切美好愿景的实现都建立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连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需要加强互联互通才能共同发展。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主张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通过引导经济全球化向正确方向发展,更多释放其正面效应,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积极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不断扩大与各国利益的汇合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连续5年举办进博会……在与世界各国的广泛合作中,中国对外开放能力得到持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倡导践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立足本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与人类社会各种文明交流互鉴。今天,不少发展中国家还在现代化道路上艰辛探索。一些人错误地将西方现代化道路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道路,把现代化上“先发”与“后发”的原因归结为文明的优劣,甚至渲染“文明冲突论”,给世界和平与发展蒙上阴影。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不同国家应尊重彼此历史、国情和发展道路,进行交流互鉴,实现和谐共生。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这为中国式现代化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不断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倡导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秩序环境。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社会要求变革全球治理体系,使之更适应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各国共同书写国际规则、共同治理全球事务、共同分享发展成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支持加强联合国作用,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变革,增强全球治理的代表性、包容性、有效性,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好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和合理诉求,从而既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又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携手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经过十年的丰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形成既有总目标、总布局又有具体路径、实践平台的完整思想体系。中国将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与各国携手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

  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根本路径,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不断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追求,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凝聚价值共识、夯实价值认同。倡导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反对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提出来的,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给参与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正确把握新形势,不断夯实发展根基,拓展合作新领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以“三大全球倡议”为重要依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支撑。倡导各国坚持发展优先,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以更务实有效举措推动共同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安全合作,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推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三大全球倡议”的落实落地,必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走深走实。

  2023年普通党员讲微党课讲稿

  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一以贯之,沉淀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立足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因而走得通、行得稳。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从五个方面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展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等理念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文化内涵。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出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道路选择,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一脉相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以人为本、以和为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思想体现着人文主义底蕴,蕴含着和平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一以贯之,在许多方面都有体现。

  中国古代不同流派思想中都有关于“和”的内容。比如,道家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意味着当发生利益冲突、矛盾纠纷时,人们不妨彼此体谅,结果可以平和情绪、实现和谐。儒家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儒家思想对“和”的追求体现得比较鲜明,讲“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儒家倡导的人与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价值。这种对和谐的追求至今仍沉淀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具有重要价值。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和”的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承认、尊重、圆融。“和”并不是一团和气,而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团结求合作,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平发展。“和”的方式,是承认彼此不同基础上的求同存异、团结包容。“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塑造了中华民族在文化上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对于不同文明如何相处、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秉持和平理念的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唤起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的重视,推动加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国际发展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为共同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行动指引、注入思想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中华文明爱好和平与开放包容的精神,着力促进和平,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促进世界各国开展平等对话协商,为人类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同时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引下,党和人民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近代以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往往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先导。这个过程产生了对劳动力、原材料、能源资源的大量需求,对外扩张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特别是近代西方一些国家,在原始积累过程中,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人等方式在全世界掠夺资源、薅取羊毛。这种方式虽然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发展繁荣,却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灾难。随着西方现代化的扩展,世界上不和谐的“现代性”噪音不断扩大。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造成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对立,在工业化进程中自然生态系统遭遇危机,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导致贫富分化、群体对立,导致人们心为物役、精神空虚。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实现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与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长期奉行“国强必霸”的丛林法则和对抗性零和博弈思维不同,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强调发展最终要靠自己,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守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的庄严承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努力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持续而协调发展、势不可挡的现代化;是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有助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充分表明,中国是重诚信、讲诚信、守诚信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是一个可信、可亲、可敬、可靠的大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通、行得稳,不仅因其符合实际,实事求是,还因其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深叶茂。“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的相处之道,“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和平思想等,在中国世代相传,深刻影响我们对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深厚情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让世界人民感受到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前途所在。

  向世界讲好中国和平发展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自己的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基于全人类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作出的正确抉择。中国倡导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主张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

  当然,传承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并不意味着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意味着忍气吞声。争取和维护和平,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自信,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志气、骨气、底气。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与崇尚正义、不畏强暴是一致的,中国始终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去争取和维护和平。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需要向世界讲清楚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我们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讲好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要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讲清楚其背后的哲学根基、精神源泉,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真切、生动、可亲。要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向世界吹送的是古老东方大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和实生物之“和风”,充实的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弘扬的厚德载物、协和万邦之“和气”。

本文来源:https://www.16maker.com/zhutijiaoyu/616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