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maker.com--党员学习资料】

钱学森》是由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电视艺术中心于2012年3月2日发行的一部人物传记电影。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电影《钱学森》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然而为什么他要放下美国那么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取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呢。正是因为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我回国的信念和执着。回国后,为了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托付的重任,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向在坚持着科学研究。他放下了在美国时的一点点傲慢,坚持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光,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为我国的科研付出自我半生的心血和精力!他从不放下每一次机会,也从不放下每一个人。即便是失败了,他都不会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责。这也许就是他的伟大的另一面。

  我想之所以原子弹能够成功,卫星能够发射。除了所有人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拥有像钱学森教授一样的那颗中国心。或许原子弹的威力是超级大的,但是无数个钱学森的能量是无限大。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人们对国家的职责感渐微,或许只能在面临重大灾害后显现出来;同时由于不再有巢倾卵破、唇亡齿寒的状况出现,人们对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再与国家命运相连。作为青年人,我想:如果我们就向这样的人生目标走下去,如果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再向往报效国家或回馈社会,而是看到国家和社会的不足后不思改变或无力改变,反去崇敬外界更加发达的环境和完美的生活,争先涌出国门,那么我们的国家不仅仅是用资源为外国培养半成品,而且也将会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我想,每个看过这个片子的年轻人都就应反思,自我是否抱着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生活,尽管它能够用每个人好,国家就好来大义化,另外还要思考是否能够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融合,哪怕只是一点,但也是对我们成长的这片土地的一种回报和推动。

  想到龙应台的一句话:孩子,你是否想过,你这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为在你之前,有人抗议过、奋斗过、争取过、牺牲过。如果我们意识到此刻还算完美和安稳的生活是因前人的呕心沥血甚至捐躯为国,也许我们就能少点自我,多点大我,为这个国家做点不算惊天动地但也能推动改善的事情。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在远离观众日常经验的国防科技之外,电影《钱学森》更着重表现的是主人公赤诚的爱国之情,这是任何普通人都能深切体会到的。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尽人皆知,但“爱国”只是个抽象概念,如何将它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来,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事实上,对于一部人物传记片而言,能否在真人真事的制约中寻找到艺术创作的突破口,做到戴着“镣铐”跳舞,是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影片通过大量的细节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深深思念。比如在美国的时候,钱学森最好的朋友给他打了一通电话,并给他放了一段《新大陆》。钱学森的思乡之情就通过这样细腻真实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种独具匠心的细节处理方式在以往的主流人物传记片中并不常见。”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表示。

  而在吴冠平看来,与其说影片中的钱学森是一个科学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极具尊严和力量感的男人。“影片表现钱学森坚定地离开美国、返回祖国时,强调的是一个男人的尊严。美国人的阻碍只是一种‘反写’,钱学森坚定的信念才是‘正写’。事实上观众能够清晰地感觉到,不论美国人怎样努力,也根本无法阻止钱学森回国。”吴冠平表示,“所以你会发现,当美国人不断劝阻钱学森时,钱学森表现出的是一种自豪感——一种男人的尊严在得到承认后难以抑制的自豪感。于是观众也就能够想象得到,这样一个有尊严、有力量的男人对祖国的热爱,将会是多么的赤诚!这种有创意的处理方式,无疑有助于观众更加充分地理解钱学森的爱国情怀。”

  动人的爱情故事

  钱学森与蒋英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是影片的另一大亮点。对于很多人物传记片而言,爱情仅仅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但对于电影《钱学森》来说,爱情却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陈坤和张雨绮将一对为祖国科学事业奉献终生的伉俪有血有肉地刻画了出来。

  吴冠平对蒋英去监狱探望钱学森的段落印象深刻。“钱学森最后站起来,深情地对蒋英说了一句‘我爱你’。这是一种很男人的表达方式,说这三个字时,他眼神中透露出的真情令人感动。”吴冠平说,“跟蒋英在一起的时候,钱学森的自信、尊严、智慧以及深情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蒋英和钱学森两个人物一起完成了将个人历史和国家历史在影片中完美‘缝合’的工作。”

  而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则对影片中钱学森和蒋英老年时的段落大为赞许。“白发苍苍的钱学森问蒋英:‘你本来可以成为一位了不起的歌唱家,嫁给我,你是不是损失了很多?’蒋英回答:‘中国可以没有一个歌唱家蒋英,但不能没有一个科学家钱学森。’”仲呈祥复述着片中感人的段落,并表示,“两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台词,就将钱学森夫妇的人文情怀、科学思想,以及个人与祖国的关系完完全全地表现了出来。像钱学森这样的人,像《钱学森》这样的电影,对于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信仰的某种缺失和情感的某种物化倾向,无疑提出了极好的警示,更树立了一种正面的榜样力量。”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钱学森故事》带给我的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爱国主义者的情怀及其铸就的精神高地。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其精神化作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地,成为一种象征,而值得永远学习。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这就意味爱国是一种情结,是一种价值观念,是检验一个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尺度。

  我们完全可以肯定,中国越是发展,越是需要钱学森那样的爱国主义精神。一部中国近代史充分证明,一个国家的兴起和没落,一个民族是否赢得其他民族的敬佩,很重要的是赖于民族精神力的提升,赖于整个民族形成强大的内聚力,也就是说中国要走向世界,需要经济的强大,但是一个民族没有了精神,有肉无骨,即使表面再强大,都不能抵挡外部的轻轻一击。这也是弘扬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所在。

  《钱学森故事》充分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创造,及其这种创造的原动力。钱学森28岁时就与导师一起完成“卡门——钱近似”公式,创立火箭与航空领域中的若干重要概念,开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两门学科,不仅为中国人的科学创造留下闪光足迹,同时对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也作出重要贡献。

  在崛起于世界的当代中国,弘扬钱学森的科学创造精神,对于引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极其重要。近现代中国,科技一直是我们发展的短板,或曰“软肋”,这也是知识分子一直强调科学救国、高扬民主和科学旗帜的重要原因,是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七大报告强调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当然,我们在关注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关注中华民族强盛之基等诸多问题之时,更应思考的是揭示科学家科学创造的动因。发生在钱学森身上的一个个故事充分说明并再次印证,所有自觉的科学家,其所以能够产生伟大的创造,根本是缘于对科学的崇尚,缘于造福人类的使命意识。科学家一定是超越自我而关注更广泛的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命运的人,因而是较少受物欲和功利左右的人。钱学森就是这样的科学家,他一生都在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思考支撑中华民族强盛的命题。

  《钱学森故事》把一个杰出者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实现清晰的反映出来,这对于很想成就人生的当代青年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评价,钱学森都是杰出的成功者,他以自己的人生实践深刻地揭示出人生真谛和价值实现途径。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思考一些根本问题,我们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有价值?钱学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实现启示我们,虽然绝大多数人不能完全做到忘我,但也必须适度超越自我。即使仅仅从享受人生的角度,我们也必须解决物质和精神的平衡点,惟此我们才有可能处理好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社会的关系,而只有解决好诸多关系,才有可能被接受,甚至被推崇,这时,我们的生活才变得更有意义,人生才获得升华,价值才获得实现。

  所以,当我们真正读懂钱学森的人生价值观之时,也便认清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找到了成就人生的途径。尽管钱学森已经登上时代的巅峰,让人仰视而难超越,但不失向其学习的重要。因为,我们学习英雄虽然不能复制和成就一个新的英雄,但至少让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庸俗,避免沉溺于物欲而失去方向感。这大概就是我们读《钱学森故事》,学习钱学森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或许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当有一天,一批中国人开始赶超钱学森,那意味的一定是中华民族跃上了一个高尚境界。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相关文章:

1、[《钱学森》观后感]学习《钱学森》思想汇报

2、关于电影故事片《钱学森》观后感【九篇】

本文来源:https://www.16maker.com/zhutijiaoyu/166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