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maker.com--调研报告】

  调研,汉语词语,读音为diàoyán,是调查研究的简称,指通过各种调查方式系统客观的收集信息并研究分析,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预测,为投资或发展方向的决策做准备。一路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关于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的调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的调研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作为实施农村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即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公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的一号工程。

       要求“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以消灭覆盖盲区和增强覆盖效果为重点,采取地面无线、直播卫星、和有线联网等方式,扩大对农村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到20-年底全面实现20户以上的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到20-年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认真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在“村村通”工程建设中,消灭“盲村”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认为,消灭“盲村”在采取的技术方式上必须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实际,在保证“盲村”通广播电视的前提下,注重建立“村村通”长期通的长效机制,提高覆盖质量,让群众得到实惠。本文结合我市实际,就“村村通”建设中,如何坚持有线、无线、卫星直播等方式协调发展,科学推进“村村通”建设作初步探讨。

  一、*市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情况现状

  (一)广播电视覆盖基本情况

  *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东面与重庆市、贵州省接壤,南缘与贵州省、云南省相连,属云贵高原大娄山北麓,地势北低南高,低中丘陵,河流深切,河谷陡峭,海拔高度240—520米。全市下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古蔺县、叙永县四县三区,土地面积12243平方千米,有人口489.3万,其中农业人口402.2万,聚居着汉、苗、彝、回等13个民族。有古蔺、叙永两个国家级贫困县。

  建市二十多年来,*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较快,目前市级设有*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无线广播电视转播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四个广播电视播出和传输机构;县区(除江阳区、龙马潭区)设有广播电视台,泸县、合江、纳溪、叙永、古蔺还分别设置有一座无线广播电视转播台。全市已初步建成市到县区、乡镇、村社的光纤有线电视联网络。-年至-年实施了654个行政村的“村村通”,基本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广播电视村村通;20-年—20-年完成了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任务,共实施526个村;20-年以来,实施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建设,截止20-年底,共完成1896个自然村的建设任务。同时,通过省、市及周边无线广播电视等的覆盖,全市广播电视的人口混合覆盖率已达96%。

  截止20-年底,全市128个乡镇实现了与县区光纤网络联网,全市1468个行政村已有1094个行政村实现了与乡镇的光纤有线电视联网,全市有线电视用户467353户(含工矿企业25000户),入户率达31.7%,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4264户;无线地面数字电视用户3000余户;利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约11万户。

  (二)存在问题

  1、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仍然不高。近年来*市的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按照中央多套(8+4)广播电视的覆盖标准来说,*的广播电视覆盖仍然不足。近年来虽然全市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投入巨资将光纤有线电视送到了我市城乡及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但由于我市地理地形较为复杂,用户居住极其分散,目前能够同时收看收听中央、省、市广播电视节目的有线电视用户只占总用户的31.7%,且基本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用户还不到10%。有线电视用户的发展人口密集地区已基本饱和,其他地区则发展成本高。一方面网络公司因发展成本过高亏损经营而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户也因入网费用较高而不愿入网。农村山区和丘陵地带尚有90%左右的群众不能收看收听到多套广播电视节目,不能及时了解中央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各项政策法规和信息。

  2、*市台广播电视节目覆盖不足。*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除在我市有线电视网中传送有电视信号和调频信号外,无线覆盖就只有市广播电视发射台发射有*广播电视节目,发射功率分别为1000瓦,覆盖范围30公里以内,县区无*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转播。古蔺、叙永、合江等县区相当一部分地方看不到听不到*广播电视节目。

  3、由于经费、人员缺乏,维护管理困难,难以保证“村村通”长期通。“村村通”组织机构主要在县、乡两级。县、乡两级担负“村村通”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由于点多面广,专项维护经费又未落实,很多乡镇没有乡镇广播电视站,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维护管理的压力非常大,多数县区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了问题才去处置,没有严密的维护管理体系。

  4、工程建设缺乏科学统筹。以往的“村村通”建设没有经过有效统筹,往往是国家、省上配什么设备就要什么设备,没有充分考虑到*的地形地貌特点和其他实际情况,目前有些设备(如集中收看式设备)由于有线网的发展和维护困难等原因,已经损坏或闲置。

  5、非法地面卫星接收设施泛滥。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年以前,全市个人地卫设施只有4万多面,且主要分布在古蔺、叙永的贫困山区,20-年转星调整工作结束后,全市已激增到9万多面,-年底增到11万左右。这些地卫设施多为非法设置,管理困难。

  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始终把满足最广大群众的需求作为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传播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公共服务方面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从市场服务方面满足群众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起点,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等精神文化产品和资讯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互动性等新特点,我们的服务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方式都要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坚持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

  广播电视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既有宣传功能,又有经营功能;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既有事业性,又有产业性;既是大众传媒,又是党的宣传阵地,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事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类信息,努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这是党和政府赋予广播电视的神圣使命和基本职责,是党、政府、人民对广播电视工作的根本要求。

  在广播电视工作中,首先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这是广播电视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在强调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效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坚持因地制宜,有线、无线协调发展的原则

  我市地形地貌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特点的技术手段。在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技术并用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手段已进入由模拟向数字化转换的新阶段。无线、有线、卫星有各自的明确定位,相互分工,相互补充,互为备份。无线覆盖是广播电视为城乡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有线电视是城镇居民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手段,卫星传输是为全国各地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传输机构提供节目源的重要手段,卫星直播是为偏远山区和覆盖盲区提供广播电视节目服务的主要手段。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无线、有线、卫星等各种技术手段,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全方位的广播电视覆盖体系,真正实现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的目标,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视听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坚持有线、无线协调发展是在“村村通”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79号)中要求:“要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本地特点的技术手段实现村村通”。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主要有有线联网、无线覆盖、直播卫星三种技术方式。三种方式各有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有线联网是我国城镇居民接收广播电视的主要方式,是带有公益性的有偿服务,已成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是节目容量大、信号质量高、传输稳定,缺点是在农村边远地区发展成本相对较高;无线覆盖是国际上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通用手段,其优势是建网成本低,在农村安装接收简便,适合在地形复杂的农村地区覆盖,同时无线数字覆盖技术也解决了模拟传输信号不稳定的缺陷,缺点是因受频率、频道资源限制,节目相对较少;直播卫星方式具有覆盖面广、信号质量高、接收设备便宜、信号安全等优势,但相比有线联网和无线数字方式,卫星直播方式只能接收上星节目,无法实现当地节目落地,同时接收设备还易受雷击。

  “村村通”的目的是消灭“盲村”,让群众得到实惠。因此,“村村通”建设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推进。各地必须根据三种方式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情况,确定适合本地“村村通”建设的技术方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覆盖效果,让广大农村群众真正享受到广播电视的优质服务,这也是在“村村通”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四、坚持有线、无线协调发展,科学推进“村村通”建设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村村通”技术方案。

  我市属丘陵地市,一半深丘,一半浅丘,地形地貌复杂,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经济欠发达,农村广播电视的传输覆盖建设难度大,特别是农村有线电视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搞模拟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节目传输覆盖一是容量受限,不能实现多套广播电视的传输覆盖;二是受高山的遮挡,大功率无线广播电视受制约,覆盖不充分,如搞小功率差转台覆盖,投资也很大,频率资源有限,维护管理困难。因此,我市提出了“巩固发展有线,积极发展无线”的“村村通”建设原则,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本地特点的技术手段实现“村村通”。

  1、鼓励距离城镇较近,有条件的农村采取有线光纤联网方式进行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能够收看多套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同时,广电部门还可利用网络丰富的宽带资源,大力发展增值业务。

  2、在离城镇较远,发展有线联网成本高有线联网建设困难的浅丘深丘、人口居住又比较分散的地区,实行无线覆盖。无线覆盖是广播电视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手段,是各级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各地现有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的作用,通过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增加转播节目套数,努力提高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目前,我市区县都已完成了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整治工程项目建设。与此同时,通过实施地面数字无线覆盖工程,使广大农村群众能看到中央、省、市的多套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3、在边远山区无线、有线方式覆盖不到的“盲区”,采取卫星直播方式覆盖。卫星直播方式节目套数多,接收质量好,建设成本低,卫星平台由国家投资建设。直播卫星平台集中了省以上所有上星节目,国家也对采取直播卫星方式进行的“村村通”建设给予适当设备补助。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设备补助,使上星节目进入山区的千家万户。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预计到20-年底,我市可确保完成8606个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通广播电视,解决近50万农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二)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强化监督,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79号)中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在“村村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各级政府须在“村村通”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广电、财政、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广播电视部门要负责制定适合本地区“村村通”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三种方式的规划区域范围,实施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发改部门要负责对项目进行审核,监督项目的实施;财政部门要保证各级财政的配套资金按时到位;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地面卫星接收设备的销售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地卫接收设备行为;综治部门要将非法地卫设施整治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税务、物价、供电部门要积极落实“村村通”的各项优惠政策。

  通过各部门协调配合,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工程建设监督,确保“村村通”建设科学推进。

  (三)加强管理,注重长效,确保“村村通”长期通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广播电视时时通、长期通,是“村村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当前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

  1、根据三种接收方式的特点,明确管理责任。

  有线联网方式实现“村村通”的自然村,由各级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公司负责维护管理。实现有线联网的自然村,由各级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公司根据规划积极发展农村群众入网,网络公司要对入网用户负责,提供优质有偿服务,并负责今后网络线路和用户终端的维护。

  无线数字方式实现“村村通”的自然村,由各级广播电视部门负责前端和发射站的维护管理,将广播电视信号送到村。由市上招商引进的企业负责用户发展和终端设备维护,向入网农户提供有偿服务。

  直播卫星方式实现“村村通”的自然村,由各级广播电视部门认定具有安装资质的单位向自愿购买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的农户负责售后服务。各区县要按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建立“村村通”直播卫星设备售后服务站,由服务站向农户提供两年的免费售后服务,两年后提供有偿维修维护服务。

  2、确保“村村通”管理人员经费、维护经费按时足额到位。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实施意见的通知》(泸市府发[20-]34号)明确要求广播电视“村村通”运行维护费的落实是“村村通”工程不返盲的根本保障,我市各级财政要给予切实解决。”。为此,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落实“村村通”工程所必须的电费、维护人员经费及必要的设备维修费用,确保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以保证“村村通”设备正常运行。

  3、建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79号)要求“加强县、乡(镇)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以县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配备专门的广播电视管理人员。”。

  由于我市许多乡镇未建立广播电视站,没有专门的管理维护人员,致使过去实施的“村村通”的村出现返盲现象。因此要巩固“村村通”建设成果,确保长期通,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做到有机构管,有人管,防止返盲现象再度出现。

  关于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的调研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要求:“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立足XX实际,落实中央要求,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全市广播电视发展思路,切实将建设重心落到农村,力争在未来5年,基本消除XX广播电视明显存在的城乡差距。

  一、XX广播电视发展基本情况

  1、基本现状。我市广播电视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有市级播出机构2个,广播电视发射台1座;有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6个,广播电视发射台、差转台46个;乡村两级广播电视设施完好率在50%左右;全市城乡有线电视入户率总计达25%;市级台有自办电视频道4个,广播频道2个;各县(市、区)台都有自办广播电视节目。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中央、省、市的要求比,与同行业先进地区比,我市广播电视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城市和农村有效覆盖不平衡。目前我市城市居民几乎全部能看有线电视,能收看40套左右的高指标节目,能收听10套以上广播。而在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只有12%;有近68%的农户还在使用落后的室外拉杆天线,接收效果无保障,看不多、看不好、不安全、不能接收中央台节目。有20%的农户还存在听广播、看电视难,甚至有的地方只能接受一套电视节目信号。

  农村群众希望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科学知识,获取市场信息,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日益迫切。乡村两级组织对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中央要求在20-年之前,农村至少能收看8套电视节目,收听4套广播节目(包括中央一套、七套、少儿频道和省、市主要频道)。我市农村广播电视的落后情况和明显的城乡差距,已经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已成为构建和谐广电首当其冲的问题。

  3、农村广播电视发展的主要障碍。一是自然条件障碍。我市有山区、丘陵、平坝,地形复杂,广播电视有效覆盖难度较大。采用单一方式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必须采用多种技术方式,覆盖成本相对较大。特别是在丘陵农村,人口占全市的40%以上,但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却十分薄弱。二是思想观念障碍。发展农村广播电视是为了农村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经济、科技、文化知识的`公益性事业。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一些管理者、经营者却把农村广播电视看成一种纯商品,把发展农村广播电视看成由市场主导的营销行为。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产业轻事业、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思想观念,导致城乡广播电视工作失衡。三是管理体制障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广播电视是乡镇属地管理。有的乡镇由于资金困难,又没有专职的广播电视工作人员,设施、设备常年失修,广播电视常年不通。20-年农村机构改革后,许多地方实行县乡分级投资、分级所有、分级管理,呈条块分割格局。由于缺乏规划、建设、营运的统一性,农村广播电视无法实现集约化发展。

  二、加快发展我市农村广播电视的对策

  1、抓住“村村通”契机,尽快改善农村广电事业现状。国家新一轮“村村通”的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我市有6000多个“村村通”建设点。完成好这项任务,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农村广播电视事业落后面貌。结合农村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实际,采用以有线电视为主,兼容其他手段的覆盖方式,使广大农村群众与城市居民共同公平分享广播电视资源。有线电视应用先进的光纤技术,既能够满足群众看好电视,还能将广播信号和电视信号共缆传送,为乡、村两级广播站(室)节省大量费用。我们必须加大重视力度,利用“村村通”工程契机,力争在20-年之前,将有线电视延伸到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

  2、推行县乡广电垂直管理,建立“村村通”长效机制。国家广电总局在广播影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广发〔20-〕27号文件)中明确要求:“要逐步理顺县乡广播电视事业体制,推进县乡广播电视的垂直管理。”今年,罗江县在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中,根据川委办〔20-〕17号文件精神,实行县乡广电垂直管理,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广电局的充分肯定。对县乡管理体制探索的实践证明,县乡广电垂直管理体制有利于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利于整合开发农村广播电视资源;有利于不断提升农村广播电视服务工作水平;有利于防范和遏止不法分子破坏和插播。特别是发展农村有线电视,建立“村村通”长效机制,县乡垂直管理体制有决定性作用,能够解决各乡各镇各管一片网的分割问题,解决规划、建设、营运、服务缺乏统一性、规范性问题。

  3、整合网络,促进城乡广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我市城乡广播电视管理体制问题,不仅要推行县乡垂直管理,而且还要进行网络整合。全市选择以有线电视为主的农村覆盖方式,就必须要加强对全市广播电视的统筹领导、统筹规划、统筹协调、统筹服务,必须实现全市有线电视发展“一盘棋”。所以网络整合是必然选择。目前,各县(市、区)农村有线电视发展不平衡。截止2006年6月,入户率分别为:旌阳区26.8%、罗江县19.2%、什邡市18.6%、绵竹市15.4%、广汉市6.6%、中江县4.7%。这与缺乏全市性统一规划,缺乏全方位建设的指挥协调机制,各自为政的体制有直接关系。在新一轮“村村通”建设中,XX从实际出发,采取有线联网为主,直播卫星、小片网、无线电为辅的综合覆盖方式,把4套以上广播和8套以上高质量电视信号传送到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要实现这个目标,没有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管理体制,就根本不可能。实行网络整合,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贯通的有线电视管理服务机制,是实现全市农村广播电视“十一五”规划,缩小城乡广播电视差距,确保“村村通”长期通,构建XX和谐广电所必需的体制要求。

  4、政府主导是城乡广播电视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国务院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不断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基本服务水平”(国办发〔20-〕79号)。建立农村广播电视服务机构,建立“村村通”长效机制,单靠广电部门难以完成任务,需要财政、人事、税务和农、林、水、电等部门的支持配合,需要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只有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才能按中央要求把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广电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因此,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是发展农村广播电视,实现城乡广播电视长期协调、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

  关于我市广播电视村村通的调研

  今年我市“村村通”建设任务及直播卫星安装任务已快进入收尾阶段。为扎实做好村村通工作,确保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现将1-8月份全市各地“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通报如下:

  一、1-8月份“村村通”工程建设进度

  截止8月底,全市“村村通”工程建设累计完成30311户,占全年任务数的80%(全省已完成年度任务比为79%)。其中进展较快的有:临湘市、湘阴县、云溪区、君山区、岳阳楼区。个别单位建设任务量较大,要加快进度。

  二、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安装及用户信息录入情况

  截止8月底,根据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数据统计,全省已完成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备12.7198万套,占设备总量的83%。信息录入为6.3869万条,完成安装用户信息录入率为50%。而我市各责任单位的用户信息录入进展缓慢且不平衡,其中有2个县区还未启动用户信息录入工作,有一个县区上报的用户信息录入数与总局直播卫星管理系统上的实际用户数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一是对用户信息录入工作不够重视,二是填报数据存在随意性,三是登录用户管理系统,操作不当未能有效录入。做得较好的是平江县和湘阴县,安装与录入基本同步,完成任务比较好。

  三、下一阶段工作要求

  为确保如期如质地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针对当前工程建设推进情况,请各单位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加快直播卫星设备安装与用户信息录入工作进度。信息录入关系到用户能否正常收看,各责任单位(尤其是设备到货较晚的县市区)要按照“安装一户、录入一户”的要求,加快设备安装调试,加快用户信息录入工作。若登录用户管理系统操作时遇有问题,请拨打总局直播卫星用户管理中心服务热线咨询,服务热线电话:400-600-8640.

  2、做好登记造册。各责任单位要及时做好开通用户的登记造册工作,有线、无线、直播卫星三种建设模式开通用户的信息都要完整、准确。

  3、要准确做好月报统计。个别地方上报数据不完整,上报的数据与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必须引起重视。报表数据一定要实事求是,统计准确。

  4、工程进度较慢的县(市、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工程建设进程,争取在10月底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5、认真总结,推介经验。各责任单位要认真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工作亮点以及好的建议和做法,及时以书面形式(可附照片)报我局科技科。

本文来源:https://www.16maker.com/baogaoqingshi/29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