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maker.com--工作实施方案】

××县××镇地处××西北偏远山区,面积218平方公里,人口1.7万余人,是林业重镇。从XX年农村税费改革开始,尤其是XX年实行林改以来,该镇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不断,影响了社会稳定,扰乱了全镇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XX年初,××镇新一届党政班子到任后,把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当作保稳定、促发展的大事来抓,采劝法律引导、制度督导、政策主导、感情疏导”的办法,细心“下访”,积极引导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及矛盾纠纷,扭转了信访工作被动、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取得了较好成效。2015年,该镇被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今年该镇一名司法助理员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追根溯源剖“病因”

说起××镇近几年来发生的群体上访事件,不少当时在场的镇干部还心有余悸。面对这些社会负面影响大、破坏干群关系、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群体性事件与信访问题,××镇新一届镇党政班子沉下去摸底排查,追根溯源,经过细致周密的调查分析发现,导致该镇屡屡发生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镇、村部分干部对国家出台的林改新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估计不足。××是全县的林业大镇,近几年所出现的群体性事件中,有三分之二是因林改引起的,这说明政府对林改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预见不够、准备不足,造成工作被动。

二是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突出表现在:信“多”不信“少”,认为只要人多,造成的影响大,对党委、政府的压力就大,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信“上”不信“下”,喜欢越级上访;信“闹”不信“理”,认为凡事只有不停地闹,就会引起政府重视进而得到解决;信“访”不信“法”,认为通过信访途径,逼迫政府采取行政手段解决问题更快也更好,不愿走司法途径。

三是上访人获利产生新的预期,形成“闹-事上访”的恶性循环。综观该镇近年来得到处理的群体性事件,无论是有理还是无理,群众都从中得到了一定的安慰,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激励机制”,促使群众不断地闹-事上访。

四是宗族派性作祟。有的村民串联本姓和本家族人,逼迫基层组织解决问题或阻止基层组织解决问题。

五是对群体性事件中发生的违法行为没有进行严肃处理。在该镇发生的部分群体性事件中,有少数人的行为已触犯法律,如挖断公路、殴打干部、扣押公安干警和警车等,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甚至有时还更嚣张。

六是部分村组干部工作不尽力。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部分村组干部没有进行有效制止,怕得罪人,有的甚至暗中参与支持闹-事村民。

对症下药治“顽疾”

针对上述“病因”,××镇党政班子通过反复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出了一个“处方”,对全镇信访工作实行“五制”,使信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一是实行领导干部责任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非正常现象,镇、村两级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促使干部尽最大努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XX年2月,该镇党委一把手与16个村的支部书记签订了信访责任状,建立了驻村镇领导、村支部书记责任追究制,对信访稳定工作不得力而造成重大影响的责任人进行组织处理。对一些重大、重点信访问题,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督办、协调、解决。此举极大地增强了镇、村干部的责任心和压力感,彻底改变了过去群众上访或闹-事时连村干部都找不到的现象。

二是实行镇村两级联动制。镇政府建立了信访工作领导接待日,并在政务公开栏内公开,同时聘请了镇司法所所长为顾问,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相关问题。镇政府开通了“民情电话”,抽调了2名机关干部进行24小时值班接听登记,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有忧必解、有险必救,民情电话成了干群沟通互动的“连心桥”。同时,自XX年3月起,该镇各村均成立了民间纠纷调处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主要由村庄里有威望、作风正、懂法律、大公无私、热心为民服务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退伍军人等“四老人员”担任,并建立了纠纷调处工作制度。民间纠纷调处理事会成立以来,全镇共调处民事纠纷65起,调处成功率达95%。镇村两级信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稳定。

本文来源:https://www.16maker.com/zhutijiaoyu/4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