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maker.com--工作实施方案】

  求职心切难识骗术
  来上海找工作的小吴反映:我大专毕业,目前在上海找工作。由于学历不高,因此我比较关注一些销售人员、文职人员等要求不高的职位。
  一个月前,我在网上看到一家工艺品公司正在招聘“代理销售人员”。这家公司自称刚在上海成立办事处,急需一批人才打开上海市场。我满怀希望地前去应聘。面试过程短得不可思议,一位副总经理告诉我,我的月薪主要从我发展的下家客户的利润中提成,也可以自己找门面作为代理商发展客户。在抵押了身份证后,我便获得了这份“工作”。
  当时我便觉得这家公司的经营模式比较像媒体上说的“传销”。果然,第二天,公司在给我们培训时反复给我们说如何发展下家,并要求我们用不菲的价格买下相当数量的产品。由于迫切想找到工作,我只能买下了产品,开始“销售”。
  眼下,一个多月过去了,“销售”业绩几乎为零。我想把剩余产品退给公司,他们竟拒绝退货,并以不归还身份证相威胁。我该怎么办?
  毕业生小王反映:半年前,我在网上看到一家公司在招聘杂志平面模特,报酬相当诱人。前往应聘后,这家公司声称是专业的平面模特经纪公司,专门向一些时尚杂志提供平面模特。成为正式员工的条件是:需要花1800元拍摄一套9张艺术照,以便将来向杂志推荐时使用。
  拍完照片后,公司便通知我回家等消息。可一等便是数月,一点消息都没有。期间我多次打电话到这家公司询问,可对方总是让我耐心等待。最近一次干脆告诉我因为自身条件欠缺而屡次不被杂志选中。我要求退还当初拍照的部分费用,对方告诉我“不可能”。
  招聘市场骗术翻新
  眼下正是求职高峰,招工、职介市场一片热闹。但其中也混杂着一批打着招工旗号、浑水摸鱼诈骗钱财的骗子。
  据劳动部门介绍,以招工为名进行传销、假称招模特骗人拍艺术照,是时下比较新的两种“骗术”。除此之外,以下几种行骗手段也比较常见:
  借“考察”之名骗钱。如一家贸易公司在网上和报纸上刊登广告招聘业务员,待遇优厚。求职者上门应聘后,公司提出先对求职者进行考察,并与求职者签订“实习合同书”。合同书中约定,求职者自愿花330元购买贸易公司的产品布娃娃,然后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价格推销出去。如果推销成功,求职者可以获取15%的提成,并被正式录用;反之,330元不退,产品归求职者所有。如果求职者中途中止实习,必须支付330元的违约金。当求职者交了钱后,才发现公司规定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格,根本推销不出去。这样一来,求职者的330元便被骗走了。
  招来“员工”当客户。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一些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如某投资咨询公司招聘“期货交易员”,要求录用者参加培训,并在培训后自费2万元开户进行实盘操作。然而,当求职者开户后,公司便对他不闻不问,或者直接告知求职者可以通过自己所开的账户进行操作自负盈亏。
  劳动部门的专家表示,上述行为实质上都是以招聘为名而进行的欺诈甚至是诈骗行为,因此,求职者在应聘时一定要提防各类骗术。
  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专家提醒求职者,找工作是需要耐心、细心的。劳动力市场的虚假信息防不胜防,在应聘一个单位前,应多方面、多渠道去了解这个企业的情况和背景,看企业是否正规,业务是否合法。求职者可以在工商局的网站或者网络搜索引擎中输入企业的名称,查看企业的有关信息。
  而在应聘时,求职者应有自我保护意识,对企业提出的苛刻要求应有辨别力,对非法违规的要求应该拒绝;求职者不要向招聘单位交付任何形式的费用或抵押证件;除了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外,其他任何形式的民事协议都不能签字。
  如果求职者在应聘时发现用人单位存在传销或诈骗行为时,应及时向工商或公安部门举报。如果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民事协议,可以向法院进行起诉。

本文来源:https://www.16maker.com/zhutijiaoyu/38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