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maker.com--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一项推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动力。

  **市作为**地区的一个传统农业县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而这些制约因素直观体现在广大农村的乡风文明的程度上。因此,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贯穿**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的中心工作之一。

  一、**市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市是欠发达地区的一个二类农业县市,其精神文明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乡风文明的形成缺乏硬件。**市185个行政村中,文化室和文化活动场地齐全的不足20。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覆盖面较小、参与率较低,精神文化生活比较枯燥单调。大部分农民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生活贫瘠。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乡风文明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占领了一定的农村精神文化阵地,文明乡风缺少形成氛围。

  1、思想道德观念淡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消极影响在农村显现出来。一是部分青年农民不关心国家集体大事,只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集体意识严重弱化。二是宗派、老乡意识又有抬头。有些群众利用在本乡、本村的宗族、宗派以及老乡势力对乡村民主选举、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等方面施加影响,使乡村民主管理受到挑战。三是人际关系淡漠。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矛盾纠纷较多,与人为善、互爱互助的风气日渐淡化,不赡养老人现象时有出现。

  2、、迷信等陋习屡禁不止。在相对农闲时节,农村之风非常盛行。因致贫、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迷信思想和活动也屡见不鲜。重男轻女现象在农村仍较为普遍。

  3、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些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却不顾自己实际情况,相互攀比,浪费现象严重。

  4、少数群众文化科技意识并没有太大提高。一些农民对子女上学的态度并没有明显转变,辍学现象依然存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难度依然不小。

  (三)农村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贫困人口影响乡风文明。政府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的覆盖率很低。相对于广大贫困弱势群体,只是杯水车薪。农村一些弱势群体的处境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投入不足。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当前乡场镇一级财政设置的农村建设专用资金,基本上都投入到农村硬件建设项目上了,而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则较少。加之税费改革后**市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极为薄弱,大多数村无力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进行资金投入,使**市乡村文化阵地建设进展缓慢。二是人力投入不足。虽然乡镇均有专门的领导干部主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但由于没有专职人员,加之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导致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思想投入不足。一些乡、村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如抓物质文明,体现政绩明显,导致对乡风文明建设号召多,落实少。就是搞了一些乡村文体活动,也是无长远计划和目的的走过场走形式,使广大村民一笑了之,没有应有的宣传引导效果。

  (二)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受“跳出农门”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市农村常住人口中80以上是40岁以上的农民,这些农民基本上是小学或初中毕业。文化素质偏低使农民面对农村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就业方式以及农民内部的阶层分化日益多样化的形势,自我“免疫能力”下降,导致了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而物质利益标准成为这种多样化的主导,成为是非善恶的主要判断标准,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等思想滋生蔓延。文化素质偏低也使农民面对新技术、新产品等新生事物时崇尚保守,小农意识盛行。

  三、建议及对策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句话“二十字”方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大量典型事例给我们启示,凡是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经济发展得就好。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因地制宜,切实加强农

本文来源:https://www.16maker.com/baogaoqingshi/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