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maker.com--调研报告】

  在机关,一些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仍然摆不上应有的位置,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县基层党建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县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各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基本情况,按照《中共xxx委关于集中实施基层党组织分类提升大行动的方案》x委发〔2012〕1号和《关于做好基层党组织分类提升大行动“宣传动员、调查摸底”阶段工作的通知》x提升办〔2012〕1号文件安排,从1月13日到2月16日,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进村入户走访等方式,对全县各级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和突出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对调查摸底资料的汇总分析,形成如下书面调研报告。

  一、基层党组织基本情况

  (一)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党组织542个,其中党委50个,党工委2个,党总支10个,党支部480个。480个党支部中机关党支部114个,事业单位党支部50个,企业党支部25个,村党支部279个,社区党支部7个,个体协会党支部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6个。

  全县共有党员8228人,其中女党员1335人,占17%,少数民族党员4204人,占51%,离退休党员877人,占10.66%;35岁以下的党员1712人,占21%,36岁至45岁的1891人,55岁至59岁851人,占10.35%,60岁以上的2097人,占25.49%;初中及以下学历的4610人,占56.03%,高中及中专学历557人,占6.77%,大专以上学历2027人,占24.6%。

  (二)全县基层党组织及党员队伍现状

  近年来,县委紧紧围绕“乘势而进、追赢赶超,建设xx东部经济发展高地”这一主题,与时俱进推进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一是党组织设置不断优化,工作覆盖面逐步扩大。采取“支部+协会”形式,建立了个体协会党支部2个,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四川xx肥业有限公司、xxx水电站2个非公企业中建立党支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活力进一步激发。一是近三年以来,全县各基层党组织新发展党员751名,其中发展农村党员649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70名。二是依托县委党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等阵地,采取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等形式,组织实施农村党组织书记、新发展党员、大学生“村官”等培训,2011年培训党员8200余人次。三是建立农村党员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设立了困难党员扶持基金,用于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支持能人党员发展产业。四是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建立了县、乡流动党员管理台帐。三是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推动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如何,党组织书记是关键。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注重从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推动发展的能力。一是注重优化结构,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我县现有基层党组织书记(乡、村、社区)335人,其中乡镇党委书记49人,村级(含社区)党支部书记286人。在乡镇党委书记选任上,结合换届选举,注重从年龄、学历、任职经历选优配强。在村级党组织书记选任上,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中选拔人才。全县村级党支部书记中大学生村官任职 1人,转业退伍军人任职6人,吸引致富能手任职6人。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结合全县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对新任职乡镇、村级党组织书记开展任职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村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采取外出考察学习和到县级机关挂职锻炼等形式,不断提高党组织书记驾驭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三是完善激励关怀机制,激发干事热情。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公开选拔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工作,2010年通过公开选拔1名村主任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四是城乡互助不断加强。一是建立挂职干部管理制度。结合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共选派40名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到乡、村挂职锻炼,从乡镇选派38名党员干部到县直单位挂职锻炼。自2008年以来,根据“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安排,共选派大学生73人到村任职,现在岗44名。二是深入开展了“挂包帮”活动。全县75个县级部门、93个县级机关党支部、49个乡镇、34名县级领导干部、482名实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66名普通干部参与“挂包帮”活动,与49个乡镇、118个贫困村、568户贫困户和12个企业结成帮扶对子。三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2007年以来,由中央、省、州、县四级共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79个。四是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目前全县共建远程教育站点241个,各站点大力开展“双争双创”、“三学三强”活动,近两年来共开展现场教学160多场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

  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

  在机关,一些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仍然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到位”:一是在思想上,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轻视机关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不是把机关党组织当作一级组织,对机关党建工作不是抓在手上,而是停留在一般的宣传上。口头上强调多,实际关心少,重视关注业务工作多,思考党建工作少。二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建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不到位。在研究工作、安排投入、配备干部上,党建工作都没有摆上应有位置。三是在党组织活动中,一些领导同志参与党组织活动不到位,有的不积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有的把机关党组织安排的党建活动当作一种负担,消极被动应付;有的甚至寻找各种借口逃避了事。在农村,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社会中的一些消极思想对部分农村党员甚至是农村党员干部造成了负面影响,存在得过且过、不思进步、只保平安的思想,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年到头就是忙于一些一般性事务,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意识不强,办法不够多;个别的村党支部还存在整体素质不高、能力偏弱的现象,真正面对复杂的社会局面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束手无策,遇到困难和问题选择了能推则推、能拖则拖的办法,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致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党员队伍建设滞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在调研中发现,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年轻党员比例较小,党员队伍年龄老化。这个问题在农村、机关都不同程度存在,农村由于青年大多数外出务工,少数村“家支党员、家族党员”现象较为严重,目前全县3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村支部有31个,5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村支部有16个,7年以上没发展党员的村支部有3个;部分县级机关单位多年来未输入年轻力量,发展党员后继乏人,从而造成了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截止2011年底,全县4350名农村、社区党员中,55岁以上1796名,占41.3%;35岁以下党员1229名,仅占28.3%,平均年龄47.5岁;县级机关1890名党员中,55岁以上605名,占32%;35岁以下,占17%;二是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比较薄弱。在教育方面,多数党内组织生活仍以读报纸、学文件为主,与工作实际结合不紧,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等现代教育手段未能有效利用,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不少单位还经常因为工作忙或人员外出不易集中而减少活动次数,组织生活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和随意性,个别支部仅在每年“七一”组织一次活动,还有部分支部,甚至一年中从未开展过任何活动,“三会一课”制度的执行情况较差。在管理方面,对那些不自觉履行党员义务、不自觉参加党内生活、不主动交纳党费的党员缺乏严格有效的组织处理措施,大部分的流动党员都是在外出前或返乡后一次性交纳全年党费,个别党员甚至几年联系不上。在监督方面,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都比较软弱,对长期无法联系、未参加组织生活、未交党费的党员,一些党支部一直未采取组织处理措施,这些现象的存在反映出在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方面缺陷。三是党员先进性体现不够明显。受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党员政治热情、荣誉观念淡漠,再加上支部工作同中心工作缺乏有机融合与渗透,致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在服务群众和做好业务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来。特别是农村外出流动动员较多,导致这部分党员联系不方便、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对党组织不认同等问题,很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基层党建经费缺乏保障

  一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据统计在全县279个村中,年集体收入少于1万元的16个,无集体收入的249个,由于村集体普遍无经济收入,而县财政下拔的办公经费一年仅5000元,连最基本的办公所需耗材都难以满足。在机关没有专项的党建经费,党支部想组织党员开展一些活动,或奖励一些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员,都苦于经费无法保证和落实,许多想法、思路都“落空”了,久而久之,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同时群众由于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信任感,普遍存在“个人顾个人”思想;二是“无地方办事”问题突出,这点在乡镇和机关都不同程度存在,经统计全县共有6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属于危房,90个机关党支部大部分都没有专门的支部活动场所,支部活动阵地建设步伐仍较缓慢,严重影响了组织活动的开展;三是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农村、社区干部职务补贴和激励机制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整体来看,村、社区干部待遇仍然偏低,多数村、社区干部对自己薪酬不满意,同时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也未建立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综合素质偏低,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凝聚力和感召力

  据统计,全县279个村党支部书记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7人,占3.9%;高中(中专)47人,占16.7%;初中以下文化有83人,占75.2%。全县村级班子成员共有 1146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9人,占6%;高中(中专)的有186人,占16.2%;初中以下文化有891人,占77.7%。农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干部“双带”能力不强,责任意识淡化,群众威信不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办法不多,在当前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形势下,我们的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没有把工作重心定位到发展项目、引领致富上来,同时,部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强,不善于或不会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来解决群众工作中的问题,缺乏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不健全

  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不顺畅,机制优势未能充分显示。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因身兼数职,既管党务又管政务,存在岗位职责不清、任务分工不明,抓不住党建工作重点,甚至忽略了党务工作。二是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不自觉。有的党组织负责人集体领导观念不够强,遇事喜欢个人说了算,不想发挥成员的作用,甚至担心发扬民主不利于集中;三是党建考核机制不完善,多数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因指标较为笼统,难以量化,且缺乏及时有效的监控措施和制约手段,导致党建工作的考核操作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当前,我县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作用更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优化班子结构为重点,不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创新教育培训方式,解决村干部政策水平低的问题。利用党校、远程教育设备等教学资源,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坚持每年对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集中进行轮训2次以上,对其他村干部及一般党员培训2次以上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党风党纪和宗旨教育和劳务技能、特色养殖、种植技能、法律知识等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帮其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掌握一技之长,使其尽快发家致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带领村民致富上来。二是加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力度,解决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要在抓好从农村中的致富能手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的基层上,重点在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和大学生村干部中挑选优秀分子中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以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同时,在坚持做到“给凳子、压担子”,让后备干部进村“两委”班子或担任村民小组长、村团支部书记,列席村内一些会议,安排一部分优秀的后备干部参与村里的工作,使之尽快熟悉角色。全面推行“公推直选”的选举方式,把那些知识丰富、头脑灵活、年富力强、有本事、能干事的后备干部及时选进村“两委”班子,形成有利于后备干部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从而为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奠定良好的基础。注重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弥补村级班子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三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稳定基层干部队伍。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发放村干部薪酬,建立村干部薪酬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增长机制,同时采取奖优罚劣的办法,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对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村级干部每年给予一次性奖励,提高离任村“三职”干部生活补助金,探索建立村级主要干部养老保险机制。

  (二)立足夯实基础,下大力气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一是要继续抓好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以开展基层党组织分类提升大行动为契机,进一步选强配齐支部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基层党务培训,不断提高支委会的整体素质和领导水平,切实提高社区、农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工资待遇等,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把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二是要着力发展集体经济。要结合实际,找准突破点,依托现有的经济条件和优势,积极抓好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脐橙、竹笋、青花椒、茶叶、莼菜、核桃、白魔芋、芭蕉芋猪等“八大特色农产品”产业规模,着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三是抓好活动阵地建设。要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对接省、州相关项目资金,多方筹措资金对73个危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重建、改建工作。县级机关单位要将党组织活动经费纳入单位财政预算,提高党组织自主活动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着眼发展需求,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要采用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组织培训、示范点建设、大学生村官“一帮一”等形式,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综合能力,改进工作作风。一是要加强思想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班子每位成员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市场经济的摔打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二是要加强作风建设,使每位成员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抓实干,吃苦耐劳;三是要加强能力建设,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党员干部进行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现代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培养他们适应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实地培训,现场学习,培养开放意识和开拓精神,提高带民致富的本领。

  (四)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和监督。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基层党校、远程教育、网络媒体等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党员进行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就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二是加大发展力度,充实后备力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大学生村(社区)干部中的优秀青年的教育和引导,把优秀青年人才吸引在党组织周围,使其积极向党组织靠近。三是创新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方式方法。在教育内容上,要把学习文件、了解上级精神与学现代知识、学业务、学法律等结合起来,增加广泛性;在教育形式上,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邀请先进讲课、到党建模范支部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吸引力;在教育时间上,原则上要保证每月一次,但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统筹安排、灵活开展。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党员管理监督机制,使党员的言行自觉落实到组织的管理监督和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引导党员树立良好形象。要创新管理方式,对困难党员分类进行帮扶,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实用技能培训等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

  (五)建立和完善党建经费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党建经费投入保障制度。研究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稳定规范的基层党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实施意见,形成投入、使用、监督、筹集四大体系,使党建经费保障从随意性、临时性转变为规范化、长效化。严格按照党员人数核定党建经费并及时足额发放,适当增加乡、村两级办公经费,乡镇人均年度工作经费增至8000元且按编制数发放,村级办公经费增至每年1万元。对于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与维护。

  (五)健全工作制度,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总支(支部)在党的工作中的应有作用。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将党建工作考核与各单位中心工作相结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量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二是健全和完善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通过健全完善“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和“文建明工作法”等工作机制,党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的监督机制,以岗位目标承诺和党员承诺为主的管理机制,以民主评议、结对帮扶、设岗定责、关心激励为主的党员发挥作用长效机制,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环境。三是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疏通和扩大党内民主渠道,强化党内民主参与的力度,使党员能够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发挥集体智慧,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篇二:县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桃源县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现状,进一步强化非公企业基层组织建设,提升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水平。近期,桃源县工信局党委对归口工信局党委管理的非公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

  基本情况

  归口中共桃源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委员会管理的基层党组织委员会2个、总支部1个、支部14个,分别是中共桃源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机关支部委员会、中共桃源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机关离退休人员支部委员会、中共中材常德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下属生产和部室2个支部)、中共常德胜利化工有限公司总支部委员会(下属6个支部)、中共常德牛力水泥厂支部委员会、中共湖南省四通建设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中共湖南津山口福食品有限公司支部、中共湖南古洞春茶叶有限公司支部,共有党员75名(不含流动)。

  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桃源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有些滞后,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性质决定了党建工作存在一定困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财产具有私有性,员工具有 雇佣 性,业主对企业有绝对的领导权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业主的认同。但是,部分业主对组建党组织工作认识不一,心态比较复杂,有的认为组建党组织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产和发展秩序,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导致这些企业的党组织组建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身的不稳定性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党建工作。非公有制企业从业党员流动性大,数量不固定,党组织不够稳定。像津山口福党支部、古洞春党支部,由于企业本身的性质,党员数量少,人员流动性较大,现在已没有党员,致使企业党组织组建后得不到巩固。同时,经营企业竞争压力很大、风险也很大,企业老板将主要精力用在了谋求企业利益上,很少把心思用在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上来。

  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人数偏少,与员工数量相比比例偏低,党务工作者缺乏工作经验,致使党组织的影响力和作用发挥不太明显。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受到党员发展政策的影响,在低学历和年龄较大的企业员工中有党员身份的并不多,加上非公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很强,造成企业党员少、党员留不住、党员不履职。

  问题存在的原因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思想基础脆弱。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对党建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种不良的思想倾向: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理不直、气不壮 配角从属 思想倾向严重。二是党员的复杂、懈怠心态 打工雇佣 思想倾向。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里,业主和党员职工是双向选择关系,很多党员认为自己是临时的,流动性比较大,饭碗掌握在 老板 手里,随时有被 炒鱿鱼 的可能,难以把自己的个人目标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整体目标、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难以行使党员的权利和承担党员的义务,失去了党员应有的作用。三是价值利益的多元化,使得年青人不愿靠拢党组织 急功近利 思想倾向。

  党务工作者缺乏工作经验。企业党务工作者大都由企业高层领导兼任,即使有专职党务工作者也多缺乏工作经验,对党的基本知识,组织活动程序不了解,开展党的工作不得力,方法单一,党务工作不规范。有的虽然是党员,但对党员义务、党员职责,党组织的设置及活动开展知之甚少,不关注党员,也不主动组织开展党组织活动。

  对策和建议

  准确把握内涵,科学界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应当是党在该经济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具有支持、促进和监督、协调作用。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依法经营,使企业健康发展;要抓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要协助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协调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领导企业中的工青妇组织,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一是灵活开展党建工作。坚持 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 的原则,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开展工作。二是培育新生力量,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发展工作。按照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的方针,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员工吸收到党内来。

  加强培训机制,大力增强非公党务工作力量。一是对非公企业主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向他们宣传党和政府关于非公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壮大。让他们能够学习领会党在一个时期内的中心工作和主要政策精神,体会到党对企业的支持鼓励和关心,增强他们自觉做好党建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对非公企业的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对党的知识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对党的组织活动的程序进一步理解,解决非公经济党组织党务工作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三是对党建指导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党务工作水平和市场经济知识,增强他们指导企业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16maker.com/baogaoqingshi/39178/